
記者張辰卿/台北報導
由經濟部國際貿易署主辦、商業發展研究院(CDRI)執行的「2025 新興市場領航計畫—出口領航論壇暨成果發表會」圓滿落幕。國際貿易署副署長胡啟娟表示,爭取東協及東北亞國家的經貿商機,向來是我國重點推動的政策方向。透過「新興市場領航計畫」等協助,能有效建立雙邊貿易往來的合作機制。
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許添財指出,由於每個國家產業環境與需求不同,必須採取多元整合及因地制宜的方式,除聚焦雙邊產業合作、多元創新拓銷、即時市場商情等整合面向,更搭配導入AI等數位科技提升拓銷效率,以期建構出口輔導生態系。
商業發展研究院行銷與新媒體研究所所長曾志成分析,「新興市場領航計畫」的帶動,讓國內業者從以往的單一(產品)出口型式,升級為「解決方案+在地服務」的模式,共輔導414家次國內業者,開發超過230家海外買家,並透過約1,000場次的媒合會,促成60個合作案,採購訂單逾新臺幣10億元。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邀請日韓馬泰四國五位買家來台,與台灣企業代表面對面,親授三大台灣出口領航新戰略。(圖/CDRI提供)
五大主題深度市場解析與成功經驗分享
為能確實連結國內業者特色與海外市場需求,「新興市場領航計畫」特別邀請日韓馬泰四國五位買家來台,設定智慧醫療、智慧社區、循環再生、醫美保健、運動健康為五大拓銷主題,並分別對應菲律賓、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等市場分享合作經驗。
智慧醫療(Health Tech)
亞太新興市場買主的核心驅動力來自於解決臨床痛點的需求,並提升照護效率 。
在地需求:在越南,買主重視產品是否取得醫療器材的註冊認證,並要能協助減輕基層醫療人員負擔;在泰國,則關注軟硬體的整合串接,並需提出臨床數據佐證。
智慧社區(Smart Community)
推動智慧社區的核心驅動力來自基礎設施升級與提升營運效率 。
在地需求:馬來西亞市場以ESG為導向,買主高度關注ESG帶來的投資報酬率(ROI),並要求客製化平台和在地認證;安全導向的菲律賓則更注重能提高應用效能的邊緣運算,並信任MIT的品質。
循環再生(Circular Renewable)
在EPR(生產者延伸責任)與ESG等法規推動下,廠商承受不小壓力 。
在地需求:泰國塑膠製造商迫切需要EPR應對方案,要求解決方案具備全球回收標準認證(GRS);馬來西亞工程集團尋求廢棄物高值化技術,並強調能在地化生產 。
醫美保健(Beauty & Personal Care)
市場多要求產品需通過科學臨床實證及法規認證。
在地需求:韓國會希望產品具有專利技術和特色原料等差異化;越南則強調產品的效果與天然成分,並要能提供在地教育訓練 。
運動健康(Sports & Health)
此產業在各國均受重視,但市場成熟度不同。
在地需求:較成熟的日本市場,除了需恪遵法規、具備完整的在地化準備外,市場對產品的品質及效能也相當注重;新興的菲律賓市場,需要更多創新且具彈性設計的解決方案,在地化支援與具競爭力的價格也相當重要 。

▲「數位新貿易模式」是全球經濟結構變化的新趨勢,對出口業者而言,掌握數位能力是搶佔市場重要戰略。(圖/CDRI提供)
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透過精準的市場對應和主題式的拓銷規劃,臺灣企業正以創新價值與系統整合為關鍵策略,成功掌握亞太新興市場的增長動能,帶領臺灣經貿在全球市場上「超前部署」。











































-360x180.jpg)






















欣賞謝德祥副總(右)在裝修業的專業實力,並認為天然防潮石膏磚)-360x18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