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0年起,紅橋區每年舉辦“運河桃花節”,作為津城春季首個大型文旅特色活動,深受廣大市民遊客喜愛,已是天津文化旅遊的一張“金色名片”。
如何更好地滿足遊人期待,讓遊客留得下、多消費、體驗好?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遊節給出答案。
紅橋區突出“旅遊+”概念,梳理整合全區文化旅遊資源,進一步創新旅遊場景,全面拓展運河文化內涵,精心打造了“1+20+N”場主題活動,即1場開幕式、20項特色活動和N場促消費活動,實現商旅文資源“串珠成鏈”,讓今年的運河桃花節有了更多“打開方式”。運河桃花節主會場設在桃花堤和西沽公園,分別側重賞花遊覽、文化展示和文娛活動、市集展賣,還安排了免費公交專線串聯各點位,方便市民遊客通玩全程。桃花節期間,絢麗奪目的天塔燈光秀、古風穿越的“十二花神”漢服表演、翰墨飄香的書畫筆會、獨具匠心的非遺展示、“津津有味”的美食市集等接續登臺,國風之美與潮流時尚完美結合,生動呈現了大運河文化的時代新風貌。特別是桃花堤公園內的大型碑刻《運河桃花賦》,以漢賦的形式全面介紹了紅橋區的文化歷史,不僅讓市民遊客領略傳統文化的風采,更能充分感受桃花堤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文化魅力。
紅橋區還精心打造了“運河記憶”文化生態遊和“紅色記憶”愛國主義教育遊旅遊線路,持續推進運河沿線不可移動文物的安全巡查和保護。在紅橋,大運河文化已深度融入民眾生活,讓運河造福人民成為現實。
文旅商融出新業態
紅橋區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旅興商,將多元文化注入旅遊商貿活動,培育發展‘文化+旅遊+商業’融合新業態。
花期也是機遇期,紅橋區在桃花節期間啟動了為期一個月的大型消費節活動。聚焦遊、購、娛、食四方面,廣泛組織各大商超、酒店、餐飲企業結合桃花主題豐富消費場景、開展30多場促銷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激發消費市場活力,為市民帶來一場消費盛宴。為了讓大家遊出新意、購出檔次、娛出品質、食出特色,紅橋區各大商場內廣泛佈置一新,舉辦文藝展演、街舞大賽、公益相親大會,持續開展美食節、消費券團購、消費幫扶產品展賣、達人探店等活動,豐富市民遊客遊購體驗。文旅商深度融合,市場效應持續放大。據統計,僅運河桃花節開幕後三天,紅橋區各商場客流量同比增長240.54%,銷售額同比增長258.21%,文旅景區周邊酒店等入住率超八成,同比增長30%以上。
結合區域特色,紅橋區積極發掘文化資源、文化IP潛力,以節興商促消費,大力支持文化元素導入商業載體,豐富消費業態,提振城市消費活力。設置更多非遺和老字型大小展區,讓非遺專案走入群眾生活;鼓勵非遺傳承人結合時代特色,打造更多文創產品。紅橋區將繼續支持更多非遺、老字型大小等特色文化元素與商業結合,豐富並創新商業業態,打造歷史與未來交融、傳統與現代輝映的高品質商圈。
聚焦“京津冀同城商務區”建設,舉辦“京津冀國有企業數位化轉型”高峰論壇暨“國資國企行業信創適配中心”建設啟動儀式。紅橋區加速數字經濟、平臺經濟、高端服務業等產業集聚,努力構建以數字經濟為引領,產業鏈、創新鏈、金融鏈、人才鏈四鏈融合協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工業軟體、工業互聯網、創業設計作為主攻方向,用好人才集聚優勢,全力加快推動卓朗科技二期工業軟體產業園專案,將其打造承載京津冀工業軟體、產業發展高端功能區,生產型服務業數位化聚集區,為京津冀三地企業數位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服務保障。同時,將進一步深化與駐津央企、本地國企、京冀國資國企的交流合作,共同推進數位化技術深度融合應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特別是工業軟體產業,催生更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壯大發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