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周牧文/澎湖縣 報導】吉貝,是澎湖最受歡迎的觀光小島之一,夏季旅遊人潮如織、海域風光迷人。然而,近日卻有民眾向前馬公市長葉竹林反映,原本為解決供水問題所興建的吉貝海水淡化廠,雖早已完工,周邊環境卻宛如廢墟:建材散落、鐵桶生鏽、垃圾遍地,毫無安全圍籬,已經三年未清理。

葉竹林在社群平台臉書指出,任何公共工程完工後,依合約規範均應妥善清理工區,並恢復原貌。然而目前狀況卻反映出台灣自來水公司及澎湖縣政府在監督與督導上的明顯疏失。主管機關若未盡到監管責任,形同縱容廠商交差了事,這不僅影響地方環境,更損害政府公信力。
我們認為這不只是環境衛生問題,更是一個制度性的缺陷─公共工程完工後,後續監督常常淪為「誰的責任都不是」。台灣自來水公司身為主責單位,難道不該善盡工區收尾與環境回復的責任?澎湖縣政府作為地方主管機關,難道可以視而不見?
在當今強調「永續發展」與「生態保育」的國際氛圍下,世界地球日、世界海洋日都呼籲我們應更重視環境品質與地方共好。澎湖擁有「美麗菊島」的美名,觀光收入是地方經濟的支柱,這樣的髒亂景象,除了影響遊客觀感,更損及整體旅遊形象。
葉竹林呼籲台灣自來水公司與縣政府即刻派員會勘,限期要求得標廠商完成善後清理,重現吉貝美麗風貌。他也期許未來所有公共工程皆能落實「完工不等於結束」,而是「善後才是負責」的標準作業原則。
政府部門在發包公共工程後,應善盡督導責任,不能因廠商施工節結束就視為「完工即結案」,而是應將「善後收尾」納入合約強制執行,政府不能等待民怨沸騰後才願意面對問題爾後又消極處理。
真正體貼民意的施政,不只在工程動土時的鏡頭,更在收尾完成後,讓人民感受到政府的負責任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