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點直銷/林忠儒總經理
作為九型人格專家,我認為習慣的養成與性格類型息息相關。每種人格類型都有獨特的動機驅動、恐懼阻礙和成長路徑,因此在塑造有效習慣時,應考慮這些內在差異。以下將從九型人格視角,重新詮釋習慣養成的智慧。
習慣:九種性格的成功基石
《原子習慣》一書風靡全球,引發各界熱烈討論。然而,這本書的普遍原則需要通過九型人格的視角加以調整,才能真正發揮最大效用。不同人格類型的內在驅動力截然不同,因此習慣養成的路徑也應有所區別。
我們常經歷這樣的挫折:連續一週健身,卻看不到身材變化;學習英文一個月,卻仍無法與外國人自如交流。對於不同性格類型,這種“潛伏期”的挑戰表現各異:
- 第一型正確主義者:若無法立即達到高標準,容易自我批判而放棄
- 第三型成功追求者:若無法快速看到成果,可能失去動力
- 第七型樂於嘗試者:若過程缺乏變化與樂趣,易感到無聊而轉向新目標
- 第四型個人風格者:若無法從中獲得深度意義感,可能感到空虛而放棄
所謂“一夕成功”的人,實際上是依據自身性格類型特質,熬過了這段“潛伏力停滯期”。他們背後付出的努力,恰恰適合自己的內在動機模式。
複利法則與九型差異
激勵公式:
(1+0.01)^365 = 37.8 (1-0.01)^365 = 0.03
這個公式告訴我們,微小但持續的改變,會帶來巨大差異。然而,對於九型人格中的不同類型,這些“微小改變”的性質和持久力大相徑庭:
- 第八型領導統御者:自然擅長大膽行動,但可能忽視細節和持續性
- 第六型忠誠謹慎者:優於持續執行,但可能在開始前過度分析風險
- 第九型平和謙讓者:容易維持穩定節奏,但可能缺乏主動變革的動力
- 第二型熱心助人者:熱衷於幫助他人建立習慣,卻忽略自己的需求
三十年後的同學會上,同樣起點的人展現出巨大差距,這不僅是因為習慣本身,更是因為每個人選擇了適合或不適合自己性格類型的習慣系統。
習慣形成的障礙:九型視角
在《原子習慣》中,作者指出好習慣往往是延遲滿足,而壞習慣則提供即時獎勵。從九型人格角度看,不同類型面對即時與延遲滿足的反應各異:
- 第一型正確主義者:為長遠價值犧牲當下享樂,但可能過於苛求自己
- 第五型博學多聞者:願意為知識積累投入時間,但可能忽視身體需求
- 第七型樂於嘗試者:本能追求即時快樂,需要特別策略來建立延遲滿足的能力
- 第三型成功追求者:為外界認可而追求目標,但可能缺乏內在滿足感
成功需要熬過“潛伏力停滯期”,而每種人格類型都有自己獨特的“停滯期”體驗和克服策略。
英國自行車隊的啟示:習慣系統中的九型視角
英國自行車隊在布雷斯福德教練的帶領下,通過每個環節提升1%,實現了驚人的轉變。這個案例不僅展示了微小改變的累積力量,更體現了一個優秀團隊如何整合不同性格特質的優勢:
- 精準與標準:英國自行車隊為每個細節制定了嚴格標準,從車胎的清潔到騎手的睡眠品質,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反映了第一型正確主義者的精神——追求卓越,拒絕妥協。
- 知識與創新:團隊利用風洞測試和醫學研究等科學方法,不斷探索改進空間,這種對知識的追求和創新精神,與第五型博學多聞者的探究本質相呼應。
- 結果導向:每一項改進都必須證明其價值,布雷斯福德聚焦於可量化的成果,這種對成效的重視,正是第三型成功追求者的典型特質。
- 系統整合: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團隊將所有微小改進融入一個協調一致的系統,讓各部分和諧運作,這種整合能力體現了第九型平和謙讓者的和諧視角。
在優秀的團隊中,不同性格特質的優勢能夠相互補充,創造出超越個體的集體智慧。這啟發我們在建立個人習慣系統時,可以有意識地發展自己不擅長的視角,或與互補性格的人合作,從而創造更全面的成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