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青琪/雲林報導
「2025成龍濕地流動藝術饗宴」今(14)日舉辦宣傳記者會,由縣長張麗善預告活動將在5月24日於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濕地登場。今年以「海平面下」為主軸,除將活動規模模擴大舉辦外,更將結合成龍社區、財團法人觀樹教育基金會、國內外藝術家等,辦理一系列活動,加入在地資源,擴大擾動在地能量,更特邀「優人神鼓」帶來精采國際級表演,邀請大家來到成龍濕地,親自探索一場藝術與環境的對話,揭開成龍濕地的神秘面紗。
張麗善表示,「流動藝術饗宴」是文化觀光處於疫情期間發展出的活動品牌,大幅度改變表演形式,讓原本熟悉的室內演出,搬到戶外,與大自然、古蹟歷建融合一體,其中「成龍濕地流動藝術饗宴」更是經典安排,以夕陽落日餘暉的光芒與濕地水面相互倒映出的景色為舞台背景,斬獲德國Reddot Design Award、日本Good design Award、美國IAA MUSE CREATIVE AWARDS、義大利A’Design Awards、荷蘭Indigo Design Award等6座國際大獎。
▲「2025成龍濕地流動藝術饗宴」,環境劇場將由縣內知名團隊─蔦松藝術高中及譽國際的台灣演出團隊─優人神鼓演出《聽海之心》。(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成龍濕地最美的時刻正是夕陽即將落下,今年帶來絕美主視覺,運用「水下的世界」為隱喻,夕陽緩緩落入水面,映出如夢似幻的天光倒影,同時象徵土地沉沒與環境逐漸消逝的危機,引導觀眾省思眼前的美麗是否能被永續守護。
「2025成龍濕地流動藝術饗宴」從3月份起開始第一波系列活動,由觀樹教育基金會邀請知名壁畫藝術家Candy Bird,於成龍社區創作《海平面下的聚落》系列壁畫,藉由作品喚起大眾對環境變遷議題的關注;第二波則是在4月份,成龍社區發展協會自主舉辦的《2025年成龍濕地社區藝術行動》-土地親像花,這是疫情後首次重啟的社區藝術行動,今年邀請四位來自國內外的藝術家,進行為期三週的駐村創作四件裝置藝術作品,分別為:王彥臻(台灣)創作的「落地生花」、張國耀(馬來西亞)創作「花仍在」、Sehriban Köksal Kurt(土耳其)創作「地彩之環」、Katharina Eckert(德國)與童郁豪(台灣)共同創作「運」,4件作品皆運用在地環保材料,並融入成龍社區的歷史與故事,轉化為只屬於這片土地的嶄新風景。
第三波活動,則是5月24日(六)由雲林縣政府主辦的「2025成龍濕地流動藝術饗宴」,也為今年的成龍濕地帶來更不一樣的藝術風潮,今年的環境劇場將由縣內知名團隊─蔦松藝術高中,更力邀享譽國際的台灣演出團隊─優人神鼓演出《聽海之心》,除了需要適應搭設在濕地的舞台外,兩個團隊還須將舞蹈、擊鼓、靜坐、武術與濕地故事背景做融合,引領觀眾進入濕地與社區居民共同走過的生命歷程,體驗一場結合感官與土地情感的沉浸式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