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辰卿/台北報導
倫敦漢普斯特德的 Burgh House,擁有近三百年歷史,長久以來是詩人、作曲家與思想家聚會之地。今年台灣花漾量子文化創辦人黃韶琴受邀在此舉辦《Mirrors of the Soul》特展,以「幻象」與「鏡像」為主題,透過結合醫學藝術與情感探索的作品,展開跨文化對話。
根據英國國際媒體《The Icons》艾肯氏名人誌報導,Burgh House 自18世紀以來曾作為詩人、作曲家、思想家聚會之所,承載時代流轉的藝術印記,如今已成倫敦當代藝術重鎮。黃韶琴選擇在此舉辦《靈魂的鏡像》特展,期望觀眾在歷史氛圍中凝視作品時,也能回望自己的內心世界。
▲黃韶琴水彩作品《致友情》(左)與《玫瑰》(右),一柔一烈,映照出人生中的溫暖支持與矛盾挑戰。(圖/黃韶琴提供)
黃韶琴接受《The Icons》專訪時指出,「藝術是療癒,也是力量,更是一面映照靈魂的鏡子。」她希望觀者能透過作品看見生命的韌性與希望。這次作品刻意回歸具象風格,以花草為主題,展現溫柔卻深刻的生命感受。黃韶琴認為「幻象」就像鏡子,能映照每個人的心境,「當我們凝視作品時,也在看見自己的內在。」
展出作品中,《致友情》以象徵友誼的橙玫瑰,呈現支持與陪伴的溫暖;《玫瑰》則透過濃烈色彩與細膩筆觸,詮釋玫瑰美麗中帶刺的雙面性,提醒人們美好與危險往往並存;《點點花叢》以層層交錯的花葉比喻人際網絡,象徵每個人都是彼此生命中的連結點;而《新氣象》則以大膽流動的色彩描繪破曉的氛圍,表達走過低潮後的希望與重生。
▲黃韶琴水彩作品《點點花叢》(左)與《新氣象》(右),分別描繪人際連結的微妙脈絡與走出低潮的希望能量。(圖/黃韶琴提供)
黃韶琴強調,藝術不僅止於畫廊中的作品,更是一種改變社會的力量。她長期關注身心障礙與弱勢族群,透過藝術工作坊、公益講座,將醫學藝術的理念帶入社區,「藝術有時比語言更能療癒人心,幫助人們重新看見自己的價值與潛力。」她也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理念融入創作,特別關注「良好健康與福祉」、「性別平等」與「減少不平等」等議題,盼透過作品激發更多社會對話,「每個人都像畫中的一個點,彼此連結就能讓社會更有韌性。」
「只要心中還有色彩,生命的畫布上就能開出新的花朵。」黃韶琴堅信,藝術是連結人與人、心與心的橋樑。未來她希望持續透過創作分享生命的故事與力量,邀請觀者在藝術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勇氣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