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文博/台南報導
通常年長老者在死亡前期多數會有失能情形發生(需要別人來照顧),而失能的前期多為衰弱,衰弱的前期多為肌少症,而肌少症常伴隨骨質疏鬆症的存在,因此台南市郭綜合醫院婦產部主任李耀泰醫師認為防治肌少症,能降低跌倒骨折的風險,減少衰弱和失能,是長壽的可能因素。
李耀泰主任指出,肌少症的定義為,低肌肉體積和低肌肉相關的生理功能,簡單測量方法為小腿最粗處在男性<34公分、在女性<33公分,和走路速度<0.8公尺/秒,則可能有肌少症。
李主任表示,防治肌少症的方法敘述如下:
一、足夠蛋白質:長者每天需要蛋白質,攝取量宜1.2-1.5克/每公斤(體重),分多餐使用,如魚類、海鮮、奶類、蛋、乳酪、家禽肉類、豆類、堅果等都是優良蛋白質的來源。
二、運動:建議每週有150分鐘、中等運動量,如阻力運動、有氧運動、球類、騎自行車、游泳等,或每天步行7000步亦佳。運動可以增加脂締素和鳶尾素,前者可以減少肥胖,促進骨骼肌對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體重;後者有產熱功能,提升骨骼肌強健和骨密度。再者,運動可以減少肌肉生長抑制素,此乃年長者肌肉萎縮的罪魁禍首,故運動能防止肌少症的發生。
三、褪黑激素:有抗氧化和抗發炎功效,又能調整免疫功能,維持粒腺體的正常,活化肌肉旁的衛星細胞分化成肌肉纖維,對防治肌少症舉足輕重。
四、維他命D:每年口服800國際單位維他命D3,能改善肌肉強度,增加骨密度,減少跌倒和骨折的風險。
五、荷爾蒙:荷爾蒙可以提升停經後婦女的肌肉強度,能預防骨質疏鬆,減少跌倒和骨折風險。
李主任強調,肌少症是衰弱的的前驅症狀,也可能是導致我們失能的原因,增加跌倒和骨折發生率,老人家一旦跌倒,不僅造成行動不便,生活品質下降,失能和死亡率也相對增加。預防肌少症,應從年輕時便養成運動習慣,並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補充維他命D,讓你四處趴趴走,活得健康、快樂又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