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文煥/苗栗報導】
當明星球員退休後選擇投身青少年基層運動,社會往往報以掌聲;但當地方政府積極承接這股熱情,進一步打造體育嘉年華,則是一場深具示範意義的公共參與實驗。由前中華職棒球星彭政閔創立的「火星人運動發展協會」,14日攜手苗栗縣政府,共同宣布「台灣火星人棒球大會暨第二屆U13全國軟式少棒邀請賽」將於8月1日至3日於苗栗後龍登場,消息一出,格外吸引各縣市體育政策觀察者的關注。
本次活動結合比賽、體驗與市集,不僅吸引全國十餘支隊伍參與,更主打親子互動與運動文化推廣。開幕典禮預計於8月2日舉行,地點設於後龍溪高灘地球場,象徵地方空間再利用與基層運動活化的雙重意涵。
苗栗縣長鍾東錦表態縣府全力相挺,除了場地與行政協助外,更肯定彭政閔對青少年的長期耕耘。值得注意的是,這不只是單一場賽事,更是一場由明星發起、地方承接、全民參與的「共創型體育事件」。
🔍新聞評析:明星效應外溢,體育治理新樣貌?
彭政閔與苗栗的合作,無疑展現出體育跨界治理的潛能:一方面是明星魅力的社會動員力,另一方面則是地方政府在有限資源下的靈活應變。從教育政策角度看,這場U13賽事以「從熱情出發,為未來點火」為號召,實質體現《學校體育法》中「促進學生身心發展與社會參與」的核心精神。
此外,火星人協會推動的「運動市集」「親子體驗區」等設計,也讓原本冷門的少棒賽轉化為「生活型運動節慶」,有利於改變地方居民對體育的距離感,這正是體育社會學中所謂「社區參與深化」的具體表現。
然而,本報也關注到另一層結構問題:此類活動若過度倚賴明星資源與個人品牌,是否會掩蓋地方體育本身的制度性建設? 未來若缺乏長期規劃與基層教練支持,單場賽事可能淪為短暫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