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木隆∕綜合報導
亞洲最具規模的合唱盛事─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與林孝信文化基金會在宜蘭演藝廳、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辦「林孝信文化基金會慈善之夜」,為音樂節精彩揭幕,由國內外優秀音樂團隊與宜蘭在地合唱團的同台演出,更有斯洛維尼亞的聖史坦尼斯拉夫少女合唱團指揮祖潘契琪,特別為在地青年合唱團隊開設大師班,帶來非常難得的國際交流與體驗。
▲來自斯洛維尼亞的合唱指揮祖潘契琪主持大師班,帶領宜蘭在地與國際青年合唱團的團員,以身體律動探索聲音的表達與共鳴。(圖/林孝信文化基金會)
林孝信基金會主導引進的國際大師班工作坊,在蘭陽女中展演廳登場,參與團隊包括蘭陽女中、羅東高中、羅東國中、復興國中、蘇澳國中、聲納合唱團與五十蘭合唱團。祖潘契琪的教學,跳脫傳統發聲訓練的框架,從身體律動與聲音覺察出發,引導學生建立聲音與身體之間的連結,並帶領練唱斯洛維尼亞作曲家裘比為本次活動創作的《詩篇清唱劇》片段。
▲「林孝信文化基金會慈善之夜」結合七個國內外團隊聯演,堪稱宜蘭史上最強的合唱陣容。前排左起為斯洛維尼亞作曲家裘比、林燈基金會總執行長林純美、中保基金會董事長林建涵。(圖/林孝信文化基金會)
多位學員表示,他們第一次接觸這種教學方式,跟平常熟悉的合唱課很不一樣,尤其是用身體去感受聲音的來源,才發現自己以前忽略了很多細節!很感謝能直接跟國外老師學習,這堂課真是非常珍貴。
▲聖史坦尼斯拉夫少女合唱團參訪《祝福之地:愛與奉獻的回聲》特展,由莊文生教授親自導覽。(圖/林孝信文化基金會)
聖史坦尼斯拉夫少女合唱團特別到宜蘭的蘭燈空間,參觀《祝福之地:愛與奉獻的回聲》特展,在基金會委員莊文生教授的導覽下,透過林燈先生與范鳳龍醫師的生命故事,深入理解宜蘭這片土地所承載的文化價值與人文精神,在得知即將演唱的《丟丟銅仔》正是源自宜蘭在地的童謠時,紛紛露出驚喜的笑容,當場即興哼唱起來,發出真摯而動人的文化共鳴。
▲蘭陽女中合唱團與聖史坦尼斯拉夫少女合唱團輪番獻唱及合唱。(圖/林孝信文化基金會)
7月26日於宜蘭演藝廳舉行的慈善之夜,匯集蘭陽女中合唱團、聖史坦尼斯拉夫少女合唱團、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台北愛樂青年合唱團、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聲納合唱團與五十蘭合唱團等七組團隊聯合演出,陣容與協作規模,堪稱是宜蘭音樂活動的一大突破。
▲「林孝信文化基金會慈善之夜」宜蘭場(上)及台北場(下)的演出。(圖/林孝信文化基金會)
音樂會上半場由蘭陽女中合唱團與聖史坦尼斯拉夫少女合唱團輪番獻唱,並以清亮純粹的聲線合唱《丟丟銅仔》,唱出台灣民謠的感染力與年輕少女專屬的青春氣息;下半場則由裘比親自指揮,帶領一百多位青年樂手與合唱團員,首演他專為本次活動量身創作的《詩篇清唱劇》,樂曲融合台灣本土文化元素與斯洛維尼亞的音樂和聲語彙,從旋律到結構充滿文化交織的深度,同樣的陣容翌日移師台北國家音樂廳,讓許多首度登上國家級舞台的宜蘭子弟,在緊張與興奮交織中邁向人生重要的里程碑。
▲林孝信文化基金會慈善之夜在宜蘭、台北演出,林孝信總裁(中)都親自到場支持。(圖/林孝信文化基金會)
這次的跨國合作,讓宜蘭學子接軌世界,也讓國際音樂人深入理解這片土地的文化底蘊。林孝信基金會強調,未來仍將持續引進多元音樂資源,透過教育扎根與藝術共創,擴展在地連結世界的文化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