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Grace Lo 臉書
在我的心底,始終有一個最深切的願望,那就是將我深愛的父親介紹給每一位人認識。如今,他雖然離開了我們多年,但他的精神與行誼,始終深植在家人與學生的心中。每每提起他,我總充滿無比的自豪與思念。
父親離開我們已四十四年,但他留下的精神、情操與身教,早已深植我們每一位家人與學生心中。他身材魁梧、面容嚴峻,但內心卻仁慈柔軟。他從不輕易表露情感,卻在送女兒出嫁時淚流滿面,在學生成群被押走時忍不住落淚。他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他的淚,是俠士的淚,是為人師表、為父、為丈夫、為朋友的深情流露。
父親羅富生,一生奉獻於教育。他曾任新竹中學教務主任,見證了戰後艱難的招生過程,也在語言不通的環境中挺身翻譯,用客語、日語與不甚流利的「不通話」協助廣東籍校長與台籍學生溝通,讓教學得以持續。他的努力,讓許多學生在新環境中安下心,也讓自己成為一位學生心中難忘的「羅主任」。
而他在學生鄭愁予筆下,更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教育家與俠士。獅頭山遠足那日,詩人少年因詩興而用午餐錢買了劣酒獨飲,父親非但不責罵,還遞上自己的麵餅說:「年輕人不能餓肚子的。」他喝了一口酒,淡淡說道:「這酒是劣酒,不可多喝。」他理解、他寬容,也從不用權威壓人,而是用愛與信任感化學生的心。那一幕,兩人對酌山花開,如詩如畫,令人動容。
父親的俠義,更展現在二二八事件的混亂時刻。他挺身而出,獨自面對聚集在東門路的群眾,用流利的客語、閩南語、日語解釋辛志平校長的清白,成功化解了即將爆發的衝突。他身材魁梧,聲音堅定,是一道守護教育與正義的牆。他救人,也因而得救,但他從未炫耀過這段往事,只將正義、寬恕與慈愛藏於日常行誼。
媽媽曾說,那段時間父親心中充滿掙扎,為家庭未來的命運擔憂,也為朋友遭難而痛心,但他選擇了行義而非仇恨。他沒有把一絲絲的怨恨留給下一代。哥哥說,這正是父親最偉大的地方。
父親從新竹一中返回故鄉苗栗,擔任苗栗女中校長,後更見證學校改為大倫國中。他從未遲到早退,即使心臟病纏身,也咬牙撐過每一天,直至退休。他是我們的父親,也是許多學生心中的典範。
我們常在職場上遇到他的學生,總有人跟我們說起關於「羅校長」的故事。每每聽見這些回憶,我們都無比驕傲。有一年,二姊在台大醫院檢查心臟病,那正是父親當年住院的地方。雖然醫療已大大進步,但爸爸受過的苦,仍歷歷在目,讓人心疼。
父親從不要求我們成績,只帶著我們去爬山、去玩,鼓勵我們發揮想像力。還記得小時候,我假裝對著空氣撥電話找他,他也煞有其事地陪我演出。這樣的爸爸,是我們一輩子的溫暖與支柱。
而我們這一代,也努力傳承他的精神。姊姊羅竹芳如今在成大任教,與女兒王涵青一同在生科界發光發熱,正是當年在苗栗外祖父母家中那片自由、尊重的教育氛圍孕育的成果。我們一家的科學之路,也都走在父親教會我們「不壓抑想像」、「不怕苦」、「一步一腳印」的信念中。
如果有一天能與鄭愁予對上話,我真想告訴他:「你的酒並不烈,只是我父親太想喝那壺酒了。不過,有麵餅墊腹當然更好。」這句話道盡了父親對生活的幽默與灑脫,也說出了我們對他的思念與尊敬。
父親啊,您是我們永遠的榜樣。父親節到了,我們全家再次向您獻上最深的思念與敬意——願您的仁愛與俠骨,永存於我們的血脈與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