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文煥/苗栗報導】
苗栗縣後龍鎮新港社道卡斯族9月13日舉行一年一度的「牽田祭」,透過祭祖(patay)、賽跑(mata)、舉旗、歌舞等傳統儀式,展現族群世代相傳的文化記憶。副縣長邱俐俐、前縣長劉政鴻、後龍鎮長謝清輝等人皆到場參與,場面莊嚴而熱鬧。
邱俐俐表示,苗栗縣擁有豐富的原住民族文化,除了泰雅族、賽夏族外,新港社為道卡斯族主要聚居地,其牽田祭更是縣內第三個獲無形文化資產認證的原住民族傳統祭典,象徵感恩與追憶祖靈。她強調,縣府將全力協助族人,讓這項祭典與文化記憶得以長久保存。
縣府原民處指出,新港社是目前唯一仍保有傳統收穫祭「牽田」的道卡斯族部落,祭典通常在農曆八月十五前後舉行。今年因潤月與九降風因素,特別提前至9月13日並移至西社舉辦,藉由兩社輪流,維繫交流平衡。牽田祭不僅是祭祖的儀式,更包含體力與文化教育意涵,像是「mata」賽跑,寓意鍛鍊青年體魄、深化族人認同。
當晚儀式在頭人帶領旗手敲鑼邀請族人後展開,隨後進行祭祖與「舉旗」重頭戲。族人齊心圍繞三支高達三層樓的巨旗吟唱祭歌,象徵迎回祖靈庇佑部落,展現了凝聚力與對祖先的敬意。
目前新港社約有1,300名居民,其中八成為道卡斯族人。今年牽田祭已正式通過無形文化資產審議,與賽夏族的矮靈祭、祈天祭並列為苗栗重要的原住民族祭典。除了祭典延續,族人亦積極推動語言與文化復振,陸續出版《道卡斯語詞典》、《牽田繪本》、《新港社部落史》等書籍,並完成無形文化資產調查與教材編纂,期望藉由教育與出版,增進外界認識,也強化族人認同與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