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金金 / 台北報導
以珍稀茶葉與茶器為核心、沒有其他商品干擾的純粹茶文化博覽會,將於9月19日至22日在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4號倉庫盛大登場,除了探索來自全球各地的特色茶葉,體驗茶藝大師們的精湛技藝。並精心策劃唐、宋、明、清各代品茗方式的展示及演變,還有陶藝大師現場拉坯、茶葉品鑑、茶藝表演、茶器展示以及專家講座等一系列精彩活動,歡迎您的蒞臨共茗。
本次茶博會最大亮點,就是由兩岸知名茶文化大師吳德亮策劃主持,連續四天13:30~14:30於主舞台,跨越時空從唐朝、宋朝、明朝、清朝到現代的「歷代茶席盛饗」:話說打開中國數千年來的品茗歷史,扣除先民最早把茶「生採藥用」或「熟煮當菜」的「吃茶」方式,可大別為唐代的「煮茶法」、宋代的「點茶法」,至明代廢「團茶」為唯一「貢茶」後的「瀹茶法」,乃至清代至民國大放異彩的「工夫茶法」,可說代有「茶藝」出、各引風騷數百年了。
▲【台灣國際珍稀茶葉博覽會】將於9月19日至22日在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4號倉庫盛大登場。( 圖 / 主辦單位提供 )
六大亮點:
1.唐朝煮茶法9/19(五)13:30~14:30
唐朝煮茶法又稱「煎茶法」,是將唐代盛行的「茶餅」研磨成末,加入加鹽的沸水中烹煮,並在沸騰過程中控制水溫及泡沫的技巧性煮茶方式。茶聖陸羽在《茶經》中曾有詳加著墨,其關鍵步驟包括:炙茶(烤製茶餅)、碾茶(研磨成末)、選用活水並加鹽調味、控制水溫至「一沸」與「二沸」後加入茶末、最後再加入舀出的水以收斂茶湯精華,最後將煮好的茶湯分入碗中,均勻分配茶沫請現場觀眾品賞。9/19日由茶藝春秋唐文菁老師完整的示範演繹,不僅大費周章蒐集唐人煮茶使用的器具,包括風爐、風爐、茶鍑、青竹夾、紙囊、碾(拂末)、羅合、青瓷茶碗等器具完整展示等,失傳千年前的唐朝「團餅茶」,更特別情商北京著名茶人觀合完全依古法復原製作,讓前來參觀的現代觀眾更能深入其境。
2.宋代點茶-日本茶道-當代點茶9/20(六)13:30~14:30
而宋代「點茶法」東傳日本後發揚光大成為「茶道」,卻在明代逐漸式微,甚且一度消失在華夏舞台。所幸近年兩岸都有茶人積極投入,矢志重現宋代點茶的輝煌,尤以「中華點茶文化藝術協會」李國平理事長更致力推廣。9/20由他親自示範宋徽宗「七湯點茶法」,不僅點茶所用之建盞(東傳日本後稱天目碗)或宋代茶筅都特別考究:還專程遠赴武夷山找到北苑貢茶傳人劉瑞君取得風華再現、當年宋仁宗賜給大學士歐陽修都不捨得喝的的宋代皇室「北苑貢茶龍團鳳餅」,完整復原呈現讓觀眾大開眼界。此外也特別再示範日本的抹茶道,以及用百年普洱茶膏演繹在台發揚光大的「當代點茶」。
3.明代文士茶再發現之烹蒸爐盞瀹茶法9/21(日)13:30~14:30
9/21「明代文士茶」則以明代仇英繪圖、文徵明寫經的《趙孟頫寫經換茶圖》為背景,由陶藝名家吳晟誌以圖中童子的爐盞煎茶為主體,表現從文人情趣出發的茶藝,反映對品茶環境、空間的選擇,以及審美氛圍的營造,精準地表現茶人精神,更強調品茗時對茶水、器具、心情的規範,比起今日兩岸風行的撮泡法更多了那麼一道技法與情境。
4.清代工夫茶9/22(一)13:30~14:30
9/22「清代工夫茶」由台北茶藝促進會理事溫瑞蘭老師示範:融合了精神、禮儀、沏茶、品評等所成就的完整茶道形式。除了完整呈現潮汕工夫「四寶」:煮水用的紅泥烘爐,燒開水的砂泥壺「玉書煨」又稱「砂銚」或「茶鍋」,以及瀹茶的孟臣沖罐與四枚若琛甌。更從備器、起炭至候湯、入茶、拍壺身、注水、淋罐、滾杯、出湯,到第四道送客茶後的清壺、賞葉底,至劃下完美句點的「歸位」,包括全然不用茶則或茶匙,徒手取茶置於白紙上,先做「茶膽」的技法等都完整呈現。
5.陶藝大師拉坯教學示範9/19(六)15:10~16:10
作品曾蒙英國前首相悉斯收藏、並曾於羅浮宮展出的當代陶藝大師翁國珍,將帶來拉胚機於現場作拉坯示範,除了徵求現場觀眾上台現學現賣,更以有獎徵答方式送出10個現拉陶杯給現場觀眾,不可錯過。
▲現場除了探索來自全球各地的特色茶葉,體驗茶藝大師們的精湛技藝;還有陶藝大師現場拉坯、茶葉品鑑、茶藝表演等。( 圖 / 主辦單位提供 )
6.百年珍藏普洱茶膏與1960年代老茶開箱呈現
從清末至民國:你絕對沒看過的百年來珍藏之絕版普洱茶膏一一完整呈現。
曾拍出每公斤45萬天價的1960年代台灣老茶台灣唯一限量展出,黃金液體凝聚歲月沉香。
◼︎活動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4 號倉庫
◼︎免費雙人門票、限量限時預約:https://sdexpo.fun/c0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