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花蓮縣光復鄉災後復原作業持續進行,滿目瘡痍的街巷與厚重泥濘中,除了公部門全力清理、重建外,還有一群默默奉獻的民間力量,悄悄為災民送上最溫暖的關懷,一輛輛懸掛「花蓮縣政府物資發放志工」的紅布條,滿載便當與物資的車沙灘陸續駛入災區,成為災後現場最動人的風情。
▲沙灘車穿梭災區大街小巷發放便當,成了最美麗的風情。(圖/縣政府提供,下同)
「加油喔!還有沒有人需要便當?」志工呂美慧沿街喊著,手上提著一袋袋熱騰騰的飯菜,逐戶敲門送達。街道泥濘不堪、機具難以進入,他們便改以沙灘車穿梭巷弄,只為讓受困家中的長輩、行動不便的居民能在第一時間吃上一口熱飯。
▲靈活的沙灘車是穿梭大街小巷發送愛心便當的最佳利器。
受災戶光復鄉子弟林英凱,自己的老家也受到重創,還沒來得及整理搶救家裡,便先投身協助災民發放便當,「只希望多盡一分心力,因為很多地方公家車輛真的進不去,還是得靠我們這些沙灘車支援。」
▲沙灘車志工能把愛心便當送到災民手中,他們都感到欣慰。
令人動容的是,包括猛哥、嗨海洋、逍遙遊、曼波星辰、2B、雲山水、星宇、熊哥等八家業者加入愛心行列,總計16輛支援車輛進駐災區,接力投入便當配送與物資運送行動。這些車隊不僅載著飯菜與飲水,更載著來自全台各地的關懷,讓災民感受到他們並沒有被遺忘!
在馬太鞍部落街頭,一位阿嬤接過便當時,雙手顫抖、眼眶泛紅地說著:「房子被泥水淹沒,什麼都沒有了,謝謝你們送來的飯菜,讓我覺得還有希望。」這一刻,志工們的辛勞彷彿都有了最深沈的回報。
從專業的重機具協助清淤,到民間志工挨家挨戶送便當,花蓮災區的重建路上,不只是冷冰冰的工程數字,更多的是一份份凝聚愛心的溫度。那些在泥濘中奔走的身影,讓人看見台灣最美的力量~彼此扶持、永不放棄。明天的愛心車隊將繼續深入災區,把熱騰騰的便當與不間斷的關懷送進受災戶。
縣政府民政處代理處長李葳表示,針對民眾關心災區便當配送疑慮,近日志工人數級距增加縣府已經立即調整措施,採用三種管道發配便當及物資,第一種是村里長系統,第二種是海巡署協助巡迴發送,第三種是國軍或其他團體志工團體配送方式。若還有遺漏也配有志工便當或物資需求專線,縣府會即時協助。目前便當跟熱食需求不分晝夜,也誠心邀請民間團隊至光復糖廠義煮,為災區注入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