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兩岸交往頻繁,各類跨境法律問題接連浮現。台北企業經理協進會於 11 月 26 日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辦「臺商張老師駐診服務座談會」,以台商在中國大陸常遇到的家庭與財產糾紛為核心,安排「離婚財產訴訟」、「遺產分割訴訟」及「預防股權轉讓糾紛」三大專題講座。現場吸引眾多企業人士、台商與法律專業者參與,座無虛席,討論熱烈。
主講人之一的瑞瀛兩岸法律事務所所長鄭瑞崙律師,長年往返台灣與中國大陸,擁有兩地律師執照,是少數具備兩岸雙重專業資格的資深法律人士。他同時受聘為行政院陸委會台商張老師及海基會諮詢律師,長期協助台商處理跨境法律爭議,經驗豐富。

鄭瑞崙指出,自兩岸開放經商至今已有 40 年,台灣人在大陸投資、工作、置產甚至婚姻聯姻的情況普遍,衍生出大量兩岸婚姻、家庭與繼承的複雜問題。由於兩岸在親屬法、繼承法制度上差異明顯,台灣民眾在大陸辦理繼承時,時常因不熟悉當地規定而增加時間、人力成本,甚至徒勞無功。
他進一步提醒,台灣人民繼承大陸房產須直接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繼承篇;反之,大陸人民繼承台灣遺產則涉及《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的特別規範。許多繼承糾紛都是因民眾忽略法律差異而起,最後導致程序失敗,損及自身權益。
鄭瑞崙表示,近年台灣人繼承大陸財產的案件快速增加,且財產形式日益多元,除了現金、房產外,還包括公司股權、保險理賠、證券、基金、信託商品、古董字畫甚至土地用益權。不少繼承人因擔心手續繁瑣或稅務負擔而遲遲未處理,結果繼承順位不斷向下延伸,形成代位繼承、再轉繼承等更複雜問題。

他也分享,部分案例涉及台灣人在大陸的婚外關係,甚至生下非婚生子,使遺產資訊被大陸伴侶掌握,台灣繼承人僅知財產大概內容,卻無法掌握確切情況。此外,若繼承人跨越台灣、大陸不同地區,且遺產散布於數個省市,訴訟程序更形冗長,耗時耗力。
長期協助台灣家庭處理大陸繼承案件的鄭瑞崙指出,跨境繼承最常遇到的困境,包括各種「繁瑣證明」、「循環證明」甚至「奇葩證明」的行政要求,使許多繼承人望之卻步,乾脆選擇放棄。他建議,遇到跨兩岸的繼承問題時,應及早尋求具備兩岸資格的專業律師協助,以提升繼承成功率,避免自身權益受損。











































-360x180.jpg)


























欣賞謝德祥副總(右)在裝修業的專業實力,並認為天然防潮石膏磚)-360x18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