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辰卿/台北報導
長期以來,台灣的城鄉差距導致數位落差,疫情讓偏鄉學童面臨更大的學習挑戰。由台灣慈善會發起的「未來語言家」計畫,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從一台筆電、一位外師開始,這場源自在地培力的文化語言學習行動,如今已逐步邁向國際合作的新階段。
自2022年7月啟動以來,「未來語言家」每週三定期開設課程,由教師帶領孩子進行每次一小時的團體互動式英語學習。課程涵蓋單字、生活對話,並逐步引導學童認識不同國家的文化與習俗。教學過程結合學習紀錄、課後評量與結業證書,幫助孩子在實際應用中建立信心。目前長期服務八間學校,服務時數超過1000小時,並安排每年出國學習活動。
▲在地培力的文化語言學習行動,邁向國際合作的新階段。(圖/ 業者提供)
2024年,計畫首度跨出台灣,邀請菲律賓孩童參與線上共學,並組團赴當地交流。活動期間,台灣學童不僅以英語與當地學生互動,也透過「筷子遊戲」等創意破冰活動,傳遞台灣文化。走訪教堂、博物館與在地社區,讓孩子們體會不同信仰與歷史脈絡,也深刻感受到水資源等全球永續議題的重要性。計畫核心在於穩定的對話式訓練,讓弱勢孩子也能自信踏上國際舞台,持續拓展語言與文化的交流網絡。
2025年7月21日未來語言家出團前往馬來西亞,認識更多文化語言,參訪柔佛永平國民型一二校,董事嚴鎮福董事表示「馬來西亞是多元化文化,非常歡迎國際各校交流。」,永平一校副校長趙永輝表示「誠以待人,毅以處事。」永平二校林財成表示「學校只素質教育睿智國民和諧國家。」,參訪活動感謝永平一校家協主席張曉侍招待餐點,永平附小學生表演印度與馬來當地舞蹈,台灣慈善會學員演奏四季紅、望春風、月夜愁、雨夜花四首民謠。這次出訪活動也參訪林連玉紀念館,學習弘揚多元文化、促進民主人權精神。
▲ 來自偏鄉的公益計畫,讓更多孩子在人生的起跑點看見世界。(圖/ 業者提供)
台灣慈善會理事長宋禾元表示「語言學習,是為孩子搭建一座通往世界的橋樑,不應是特權。」從數位教室到國際參訪,從小時課程到多國連結,這項起點來自偏鄉的公益計畫,不僅翻轉了多元文化學習的想像,也讓更多孩子在人生的起跑點,看見世界的可能。台灣慈善會誠邀社會各界共襄盛舉,為培養更多世界公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