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中心/台北報導
518國際博物館日歡迎一起感受歷史的魅力,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於5月17日至18日兩天開放全民免費入館,使用文化幣消費還享點數加碼優惠,語音導覽及商店均可使用,歡迎多加利用。
臺史博以「歷史對話未來」為核心精神,於5-7月推出展演、講座及工作坊等3大類型共12場的系列活動,為民眾提供獨特的歷史體驗,深度探索臺灣歷史、激發創意,了解博物館作為文化記憶連結者的重要角色,讓每位參與者都能在這段歷史旅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精彩。
首場「紙芝居故事創作工作坊」於5月10日展開,將引領民眾從懷舊的紙芝居表演形式,學習故事設計與口語表達,體驗傳統說演的魅力。5月17日舉辦「你我身邊的可食野草工作坊」,解析館藏《臺灣食用野草一覽圖》暗藏的歷史與人物脈絡,及圖中的野草生態,實地走入園區,親自觀察、認識常見的可食野草。5月18日的「米麵研究社戶外search第一堂~飲食記憶策展工作坊」,將以創意方式深入探索《數味食光:臺灣飲食記憶特展》,歡迎民眾體驗導覽及挖掘日常飲食中的文化底蘊。


5月13日及23日有來自「財團法人天主教臺南市私立蘆葦啟智中心」的青年,與「滯留島舞蹈劇場」舞蹈家的共同合作,青年們用舞蹈展演他們與世界互動的關係,體現藝術共融與文化平權的多樣性。5月17日邀請榮獲113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弦樂合奏國小團體B組特優的臺南市北區文元國民小學弦樂團,於展場中帶來動人的音樂快閃演出。5月18日則由文化部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支持的臺史博原創劇場導覽《戲遊時光:小人物說歷史》接力登場,以互動劇場的方式,帶領民眾穿越時空,感受小人物在歷史洪流中的生命故事。

而歷史講座全新視角反思戰爭,思索歷史所帶來的啟示與價值,歡迎歷史愛好者千萬別錯過「乙未之役130週年系列演講」,首場將於5月25日登場,特別邀請知名臺灣史教授吳密察開講,以「1895年劉永福的『抗日』」為題,提供多元的視角重新認識這位歷史人物。6月22日則由臺史博研究組長陳怡宏從畫報、錦繪及照片等非文字資料出發,探討乙未戰爭中記憶建構與詮釋權的角力。壓軸場次於7月27日,由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李文良,解析南臺灣「火燒庄戰役」的慘烈經過與六堆客庄的英勇抗戰。

臺史博現正推出「寫生的故事:張捷、陳澄波與其時代風景特展」專屬語音導覽,可使用文化幣消費,更多活動詳情、文化幣加碼內容(以文化部公告為主)與報名資訊,請上臺史博官網(https://www.nmth.gov.tw)或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MTH100/)查詢,歡迎全家大小把握機會,一起來臺史博展開一場知性與趣味兼具的歷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