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范家豪/高雄報導】 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中常委孫健萍表示,賴清德總統推動史無前例的「無差別大罷免」行動,遭美國媒體《外交政策》形容為「最狂的民主實驗」。然而,7月26日的大罷免行動以失敗收場,顯示人民對政治鬥爭感到厭倦,盼望朝野重回理性對話與民生經濟的核心議題,共同彌合社會裂痕。
孫健萍指出,賴總統雖然當選,得票率僅40%,國會亦未過半,屬「雙少數」執政。惟其施政態度卻對在野黨嚴加抹紅,將非綠陣營一概標籤為「中共同路人」,激化對立,造成社會撕裂。她批評,綠營部分高層親屬在中國經商獲利,而台灣司法部門更起訴多位長期隱身政界的共諜,足見「內找敵人」的政治操作手法,已嚴重侵蝕民主價值。
孫健萍進一步表示,罷團高喊「罷免是愛」,卻使中華民國陷入「民主卻分裂」的困局。他批評政府將96%未參與者歸為「其餘人口」、將不同意見視為「雜質」,甚至在風災之際忽視災民困境,卻美化政策為理想的必要之惡,令人質疑賴總統是否具備團結社會的胸懷與能力。
在經貿方面,孫健萍強調,美方對台施壓從未停歇,台積電被迫赴美投資逾1650億美元,台幣對美元升值約14%,遠超中國、日本、韓國。加上美方即將祭出調高「川普關稅」與啟動「232條款」調查,將嚴重衝擊台灣外銷產業,形同重演1985年日本簽署「廣場協議」後的「失落三十年」。
他引述前美國總統雷根名言:「唯有強而有力,方能展開談判」,呼籲賴清德應重拾其「礦工之子」的初衷,以同理心關注產業與民生,整頓國安與經貿團隊,選用懂談判、熟經濟的專業人才對應美方壓力,並擬定完整政策配套,避免黑箱操作損害農民、中小企業與傳產利益。
最後,孫健萍呼籲賴清德總統儘速召開「國是會議」,廣邀朝野政黨及社會賢達,尋求憲政解套之道,並共同研商應對經貿挑戰的策略,攜手化解國內對立、共謀全民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