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凱中/宜蘭報導
農業部推動「大專校院農業新施政與科技研發」,部長陳駿季率領各司署同仁,19日在國立宜蘭大學與師生交流,聚焦於「智慧、韌性、永續、安心」四大施政主軸,並展示農業部近年成果與宜蘭大學的科研亮點,期望透過學研鏈結,讓宜蘭大學成為東台灣農業創新的示範基地。
部長陳駿季強調,台灣農業正面臨極端氣候、勞動力老化與國際市場壓力,唯有加速智慧化轉型,才能提升整體韌性。他指出,新施政將推動智慧生產體系、數位產銷資訊、氣候調適及跨域合作,讓農業成為「技術含金量高的專業產業」。
農業科技司說明,農業施政正從基礎研究走向實務應用,包括智慧決策輔助系統、農業大數據平台、氣象及農業防災 APP、淨零科技減碳增匯、智慧冷鏈物流建構以及抗逆境品種育種等。近年推動的成效已見成果:鳳梨外銷藉由智慧管理系統,產值成長 25%;屠宰數位檢查維持台灣為「非洲豬瘟非疫區」,成功拓展生鮮豬肉出口。
宜蘭大學同步展示四大農業場域成果,包括五結牧場、城南農場、大礁溪實驗林場及南澳農場,四大場域已累計投入逾 7 千萬元經費,近三年開設數十類培訓課程,吸引數百人次參與,並成功輔導青年進駐創業或受聘務農,展現留農效益;科研成果方面,宜大團隊研發的「玉米筍割葉裝置」與「禽舍巡航機器人」已完成專利授權,技術移轉收入突破300萬元,顯示科研逐步落地。學校並參與國家表型體中心建置計畫與國內多所頂尖大學合作,推動數位育種決策模型,提升抗逆境作物的育種效率與精準度。在農業部科研計畫評鑑中,學校113年度成果收入成長率超過五成獲評「特優」,未來補助與管理費額度可望提升,顯示學校科研能量獲得高度肯定。
東部長期面臨經濟動物獸醫人力不足,全台近六千名獸醫師中,僅3.7%分布於東部,牧場診療多仰賴公職獸醫師支援。宜大規劃建置「東部動物疾病診斷中心」與「東部獸醫臨床與教學醫院」,與防檢署及畜產試驗所東區分所合作,結合科研與臨床實習,將診療、防疫、研究與教學結合,培育在地獸醫人才,強化產業健康管理與公共防疫。
宜蘭大學校長陳威戎強調,學校積極鏈結在地產業與社會需求,將持續配合農業部施政,以「智慧農業+青年培育+地方鏈結」為核心,推動「東台灣智慧韌鏈2030」計畫,涵蓋碳匯永續、原鄉農業、防疫檢驗與智慧設施等面向,期許成為臺灣農業創新與永續發展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