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凱中/宜蘭報導
「2025宜蘭咖啡日-與農共舞」創意市集活動,10月24日至26日,連續三天於化龍一村舉行,宜蘭縣政府8日在縣府大廳、展示在地農民種植生產的咖啡豆、融合宜蘭農產柚子、蜂蜜、金蝶花醋等咖啡調飲,以及台灣第一個本土育成的咖啡品種「台農1號」,並邀請育成此種的嘉義農業試驗分所張淑芬博士,親臨現場介紹品種特性和培育過程,期待藉此活動翻轉宜蘭不適合種咖啡的刻板印象、創造具有在地風味的咖啡特調,同時傳達期待以本土品種降低咖啡碳足跡的永續心願。
宜蘭縣政府表示,宜蘭冬季濕冷、日照時間短且緯度低,理論上不適合咖啡植株的生長。但近幾年,先有員山雨怪有機農場生產的平地咖啡豆,榮獲112年北臺灣精品咖啡評鑑精品特選獎;後有雲端紅土咖啡獲得部落生豆評鑒頭等獎,還有農民在種植花生的沙地培育咖啡樹,顯見宜蘭咖啡農民致力於突破環境限制的決心和努力。
活動五大亮點,分別為咖啡比賽、咖啡市集、農特產品展售、名人講座及公益表演。以專業賽制規劃的咖啡比賽分為「手沖咖啡」和「創意咖啡調飲」,前者將使用宜蘭在地生產的咖啡豆進行比賽,堪稱國內創舉;後者不限咖啡豆產地,但必須結合宜蘭特色農產或加工品,如柚子、米釀、金蝶花醋等進行調製,以創造出富含宜蘭風味的咖啡特調。
「手沖咖啡」和「創意咖啡調飲」皆由專業評審進行評分,但為了讓民眾認識在地農產與咖啡結合後的滋味,每天下午兩點半到四點,限量一百位民眾領取號碼牌參與試喝和票選,活動最後一天將選出最受民眾喜愛的最佳人氣獎。
連續三天的咖啡市集約有60個攤位,以在地咖啡館出攤為主力,另有咖啡農如雨怪咖啡、雲端紅土咖啡、蘇澳沙地咖啡、幾度咖啡,及農業生產單位如冬山鄉農會、三星牧蜂小農等。民眾不僅可以同時接觸到眾多優質咖啡館,認識在地特色農產如何與咖啡結合,還可以實際接觸到地方上的咖啡小農、品嚐地產咖啡的風味。
另外,現場也將展出台灣第一個本土育成的咖啡品種「台農1號」,其風味經品評,分數達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杯測量表80分以上,屬「精品咖啡」等級,而且能適應台灣各海拔區域的環境條件,產量約為目前咖啡栽培品種平均的1.2倍,可說是最適合台灣種植的品種。未來若能大量栽種,將有助於降低咖啡進口的碳里程和國際貿易風險。而民眾在現場不僅看得到、摸得到,有興趣也可以買回家觀賞或栽培。
名人講座共有四場,分別邀請到2024 WLAC世界盃拉花大賽冠軍謝溢宸,帶領民眾進行咖啡拉花體驗;2018 WCE世界盃烘豆大賽台灣選拔賽冠軍黃介吳,引領民眾進入生豆烘焙的流程;鳴草咖啡自家烘焙館負責人王人傑,將分享咖啡後製處理的核心環節,並帶領民眾進行簡易杯測;雨怪有機農場負責人程朝棟,將分享宜蘭咖啡栽植與比賽經驗,談如何在地深耕並走向全國評鑑舞台。
市集每天也都有精彩的音樂及舞蹈表演。開幕當天由宜蘭家扶中心的太鼓隊,以振奮人心的節奏為活動揭開序幕;第二日由黎世能爵士三重奏,以輕快、即興的爵士樂營造悠閒氛圍,也讓整個場域更有國際慶典的氣氛;第三天由原住民帶來傳統歌舞的表演,以彰顯許多宜蘭咖啡產自部落莊園的現況。
此外,為了讓民眾更清楚宜蘭的咖啡農如何面對生產環境的挑戰,同時達到推廣在地咖啡產業、促進店家與咖啡農連結等目地而建置的「宜蘭咖啡地圖」,即將同步上線。民眾可透過多重索引的方式,如鄉鎮別、地咖啡老店、冠軍咖啡、公益咖啡等分類,搜尋感興趣的店家,進而增加探索地方咖啡文化的樂趣。縣府與蘭陽發展基金會期盼,藉由在地生產、在地消費與在地合作,以咖啡開啟具地方特色的永續創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