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辰卿/台北報導
當觀眾在電影院裡屏住呼吸、等待那聲突如其來的尖叫,鏡頭、聲音與節奏早已密謀好一場情緒的操控。今年秋天,這樣的「驚悚語言」將從好萊塢延伸至台北。
由台北市電影電視演藝業職業工會主辦的「第二屆 IFTCCCS 國際影視內容文創高峰會」,正式宣布開放報名。本屆以「黑暗陰影:從好萊塢到台灣的驚悚製作」為主題,邀請三位來自美國、法國與台灣的影視創作者,帶領學員從敘事美學、剪輯節奏到文化視野,重新理解「恐懼」這門影像的語言。
這場為期兩天的高峰會,將於11月6日至7日在台北 IEAT 會議中心舉行。對影視創作者而言,這不僅是一場技術研習,更像一場「類型片的文化辯證」。當代影視產業愈趨全球化,驚悚作為最具普世情感的敘事形式之一,如何在不同文化中轉譯,成為本屆高峰會的核心議題。
首位講者、好萊塢製片人 Mike Macari,以經典電影《七夜怪談》(The Ring) 系列聞名。他擅長將東方恐懼的細膩氛圍轉化為西方觀眾能感知的節奏張力,在多部Netflix影集與驚悚作品中展現驚人的敘事掌控力。此次來台,他將分享多年國際製作經驗,帶領學員剖析「恐懼的節奏」——那種在光影與靜默之間被刻意營造的不安。
來自台灣的金馬、金鐘入圍剪輯師 高鳴晟,則將視角轉向影像的「時間性」。他認為,驚悚不只發生在劇情轉折的瞬間,更潛伏於節奏的呼吸之間。「剪輯的節奏,決定觀眾的心跳。」高鳴晟說,他將以真實案例講解如何在後製中構築張力,讓情緒在毫釐之間爆發。
第三位講者 François Chang,畢業於法國 La Fémis 電影學院,是一位活躍於歐洲影壇的導演與編劇。他的作品常結合東方情感與西方敘事,擅於在文化交界中探索人性陰影。Chang 將在會中與兩位講師展開對談,討論在全球影視語境劇變的當下,台灣類型電影該如何以獨特的文化質地與國際對話。
IFTCCCS 自首屆舉辦以來,以「國際化、實務導向、深度交流」為核心精神,致力於打造台灣影視創作者與國際影人的交流平台。今年,主辦單位希望透過「驚悚」這個共通的影像語言,啟發新世代創作者對類型片的再思考。從剪輯室的光影節奏,到文化語境的再定義,每一場講座都將是一趟向內探索恐懼、向外理解世界的旅程。
活動即日起開放報名至10月31日午夜截止,入選名單將於11月初以電子郵件及電話通知。活動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指導,並獲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勞動局、臺北市產職業總工會、台灣演藝經紀業聯合總會、鳳凰藝能、聚豐影視及我我整合行銷等單位協辦。
當影像成為語言、恐懼成為美學,這場從好萊塢陰影延伸至台北光影的創作對話,或許將成為台灣影視產業邁向國際的新起點。
報名資訊:https://guojiyingshineirongwenchuanggaofenghui-iftcccs-7.webnode.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