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當全球正加速被AI重塑,臺灣如何運用科技建構永續未來?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於10月16-18日「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盛大展出「韌性賦能」專區,以14項AI永續、5G通訊、衛星技術的強大成果,宣示我國將以科技力打造國家數位韌性,並成為產業推動智慧轉型的最佳後盾。展覽首日,行政院吳誠文政務委員、經濟部龔明鑫部長及數位發展部林宜敬部長等11個部會首長,親臨巡視展會現場,深入了解臺灣如何透過科技賦能產業,力助產業邁向智慧永續之路。
▲(由左至右)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王厚誠所長、國防部軍備局獲得管理處李鵬霄處長、國發會產業發展處蕭振榮處長、農業部農業科技司李紅曦司長、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林俊秀署長、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許智倫副署長、共同於智慧永續館啟動儀式合影。(圖/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提供)
林宜敬部長表示,科技的創新發展來自於民間的自由競爭,若產業、學界、研究機構能夠攜手合作、共同創新,就能將前瞻技術轉化成可造福民眾的智慧應用。這次數發部展出14項技術為例,涵蓋5G、衛星通訊、無人機、AI等領域,許多成果都已經實際落地應用。其中「智能無人機數位雙生平台」就實現無人機送藥品到偏遠地區的應用場景,日前颱風重創花蓮光復鄉導致交通受阻時,便運用無人機快速將藥品送達災民手中,這正是將AI、5G與智慧載具結合,化科技為助人力量的最佳示範。
▲行政院吳誠文政委(中)、數發部林宜敬部長(右)與各部會首長展場巡禮。(圖/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提供)
數發部指出,今年展區以「韌性賦能」為核心,並採「隱藏版的守護者」概念策展,展區分為「綠能智流—AI綠色服務平台」、「即時脈動—5G通訊應用」、「無界之網—衛星及網路技術」三大應用主題,詳細展示出臺灣在各種科技領域,都具備賦能產業發展的數位韌性,同時,也讓參觀者逛展區時,感受生活中科技無所不在,以及科技如何突破限制、實現永續。
其中綠能智流展區可見「精供SUP供應鏈創新平台」、「永續供應鏈韌性雲服務」、「ASPNex全方位減碳系統服務平台」、「AI賦能智慧綠電雲平台」等4種平台;即時脈動展區可見「5G智慧製造解決方案」、「5G創新與智造應用整合」、「5G專網跨場域建置整合服務」、「智能無人機數位雙生平台」、「5G節能暨AI平台」、「5G AI醫事輔助機器人」等6項應用;無界之網展區可見「海事衛星通訊模擬」、「電信網路節能調控應用」、「異質聯網信賴技術」等3項技術。這些技術系統在日常背後無聲守護、從未缺席,體現了數位發展部以「數位信任、數位韌性、數位經濟」為策略核心,打造「韌性賦能」的真正力量。
▲部長與副署長展場巡禮-數發部林宜敬部長(中)與數產署陳慧敏副署長(右)於智慧永續館體驗智能無人機數位雙生。(圖/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提供)
數發部強調,本次展出希望能讓更多人看見AI、5G、衛星通訊等數位科技如何守護產業與社會,展現科技在生活中的實質價值。持續落實「韌性賦能」的目標,誠摯邀請各界力量共同推動,讓臺灣在全球智慧永續的版圖上,持續扮演推動者與領航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