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戴英薇/屏東報導】 傳統戲曲不只屬於舞台,也能在教室裡活起來!屏東縣政府文化處自112年推出「戲曲教具箱」計畫,將屏東戲曲故事館的歌仔戲、皮影戲等在地戲曲文化轉化為可觸摸、可體驗的教材,讓孩子透過剪影、操偶、模仿聲腔,用「做中學」的方式走近傳統藝術。
在光春國小的皮影戲體驗課中,講師陳暐中從影子的形成原理開始,帶領學童認識皮影偶的結構,再一步步引導他們描繪、剪影、上色、組裝、操偶。「原來光影就能演戲!」孩子們在光幕前模仿聲腔、創作故事,教室裡充滿驚呼與笑聲,傳統戲曲透過孩子的雙手變得鮮活而親近。
皮影課講師陳暐中分享,許多孩子一開始對「文學、傳統藝術」較陌生,但透過實際操作,很快就能找到成就感。「看到他們從被動到主動、從觀望到投入,甚至開始互相比對誰的角色動得更順,這就是玩中學最迷人的地方。」他說,這堂課不只是製作皮影偶,更讓孩子理解文化、技藝與故事如何結合成一種表演形式。
光春國小學務主任鍾尹禎表示,戲曲教具箱讓原本抽象的文化課變得具體而有趣,孩子不只學到戲曲的角色與造型,更願意主動提問、創作,在製作與表演過程中建立起對傳統文化的好奇與連結,這樣的課程讓文化教育更貼近生活,也為孩子開啟了理解地方文化的新入口。
文化處表示,戲曲教具箱的內容物依主題而不同,但皆以「可操作、可穿戴、可手作」為原則設計,在歌仔戲、皮影戲等教具箱中,包含戲偶道具:皮影戲偶、兵器、動物偶、可穿戴的簡易戲服、盔帽與頭飾,並搭配可讓孩子親手創作的小型實作材料,讓參與者不只能「看戲偶」,更能「做戲偶」「演角色」,完整體驗傳統戲曲的角色造型與舞台魅力。
文化處說明,「戲曲教具箱」是屏東大博物館群文化教育策略的一環,源自戲曲故事館多年的研究與田野資料,透過教材轉譯讓戲曲文化不再侷限於劇場,而能以更親切的方式走入校園、社區與家庭,讓孩子在最直覺的操作與體驗中培養文化感知。未來文化處將持續推廣,並結合故事館展覽,打造從認識戲曲、體驗技藝到走進展館的完整文化學習路徑,讓屏東戲曲在日常中自然扎根、生生不息。













![[九型人格專欄]【上集】九型人格的習慣策略:掌握您性格類型的成功密碼](https://www.worldviewnews.net/wp-content/uploads/2025/05/484416117_122148183224564414_2022793461796062593_n-360x180.jpg)
![[九型人格專欄]【上集】九型人格的習慣策略:掌握您性格類型的成功密碼](https://www.worldviewnews.net/wp-content/uploads/2025/05/475124989_122138600534564414_5098057897882802451_n-360x180.jpg)
![[九型人格專欄]【下集】九型人格的習慣策略:打造專屬成功模式](https://www.worldviewnews.net/wp-content/uploads/2025/05/485825496_122150271926564414_9054305621568034742_n-360x180.jpg)
![[九型人格專欄]【上集】九型人格的習慣策略:掌握您性格類型的成功密碼](https://www.worldviewnews.net/wp-content/uploads/2025/05/482962107_122147791340564414_6695923268119771423_n-360x180.jpg)
![[老鬼譚直銷專欄]邀約到場不是結束,而是成交的開始](https://www.worldviewnews.net/wp-content/uploads/2025/05/482024255_4003090606632661_4408849211036270947_n-360x180.jpg)
![[老鬼譚直銷專欄]想賺錢卻不想學?](https://www.worldviewnews.net/wp-content/uploads/2025/05/481820331_122146449434564414_9052605497599197724_n-360x180.jpg)










































-360x180.jpg)



























欣賞謝德祥副總(右)在裝修業的專業實力,並認為天然防潮石膏磚)-360x18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