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立驌/高雄報導
適逢「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88週年,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中常委孫健萍7日發表談話,深切緬懷所有在抗戰期間犧牲奉獻的先烈,並強調「歷史不容遺忘」,呼籲全球華人團結一致,共同守護和平,推動兩岸對話與交流,讓台海成為文化共融、經濟共榮的「藍海」,而非陷入兵凶戰危的「紅海」。
孫健萍指出,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為全球華人八年抗戰揭開序幕,不僅大陸戰場浴血奮戰,台灣也有大批志士不畏日殖高壓,前仆後繼投入抗日行列。他詳述,從1895年「乙未戰爭」、台灣民主國短暫立國,到1902年前後的游擊抗日、再到1907年「北埔事件」、1915年「西來庵事件」等武裝抗爭,漢人與原住民族皆展現堅強意志。1918年起,抗日更轉化為「文化抗戰」形式,而1930年的「霧社事件」更是台灣原住民族反殖武裝的最高峰。
針對總統賴清德日前在「歐戰勝利紀念日」的談話,孫健萍直言其「選擇性譴責侵略」令人遺憾。他指出,賴總統未曾公開正視亞洲戰場所發生的暴行,如南京大屠殺、台灣日殖時期的血腥鎮壓及慰安婦悲劇,這種「因地制宜的真理」與歷史選擇性失憶,無異於傷害歷史真相,也無助於台灣的未來。

他進一步批評,賴清德「借殼中華民國上市」推動台獨,試圖以文化與法理的方式「換血」,刻意排除中華文化與歷史的連結,營造所謂的「文化台獨」論述。他強調,這種去脈絡化的歷史重構,不但危及兩岸關係,也將使台灣年輕一代在文化認同上陷入斷裂與混淆。
「世界最缺乏的不是武器與政客,而是和平的使者。」孫健萍強調,華人應站在人道主義與世界人權的高度,致力於終結戰爭、解決飢餓與氣候變遷等全球問題,為亞太區域和平與全人類可持續發展努力。
最後,孫健萍引用英國文豪狄更斯《雙城記》的經典句:「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強調在大時代洪流中,個人的力量或許渺小,但全球華人若能凝聚共識、兩岸人民攜手合作,將能匯聚出一股無法抗拒的和平力量,讓台海不再成為衝突熱區,而是和平與希望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