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何勁陞/屏東報導】 屏東縣政府警察局為深植校園學生對詐騙與毒品議題的關注,提升警覺與辨識能力,於8月5日與屏東縣家長會長協會公私力合作組校園防詐識毒宣導團,藉由國中7年級新生訓練活動期間,除介紹「打詐儀錶板」呼籲學生們廣為分享給自己的長輩外,另用「不要讓自己變成毒詐工具」為主題,提醒青少年學子如在線上遊戲、網路交友、購物、線上打工時,要特別小心詐騙的誘害;又傳授新興毒品「偽包裝辨識技巧」、「可能接觸到毒品的場合」、「不小心接觸毒品怎麼辦」,提醒學生不要受好奇心或好勝心的驅使,而去嘗試來路不明的飲品或電子菸,才不會遭受毒害。
警方分析,少年學子因純真無邪,在接觸繽紛的網路世界時常不設防,一不小心就會遭受詐騙的危害,其中最易受詐騙的手法以線上遊戲購買遊戲點數或寶物遭詐,使用網路社群平臺被加入成為好友,進而受慫恿在鏡頭前輕解羅衫或做不雅的動作遭側錄後被威脅付贖詐騙,或透過通訊軟體線上打工幫忙刷卡買遊戲點數,而淪為盜刷信用卡的詐騙幫兇。
警方也在宣講活動中,用「仿真毒品」向學生說明毒品的善變偽裝,如有陌生人提供免費的飲料或食品,要注意外包裝是否有「重複封裝」、「有無產品成分與公司名稱等標示」等異常情形;在參加朋友的聚會場合,如發現食用現場的飲料或食物後,產生心跳加快、身體發燙、精神恍惚、冒冷汗等異常狀況時,就要趕快通知在場的同學或打電話給家人或雇請計程車,趕快離開現場,以避免染毒受害。
警察局長甘炎民表示,現今網路科技蓬勃發展,也呼籲家長們,面對科技技術發達與高誘惑網路世界,平時要多一分關心注意孩子的日常生活是否違常舉止及是否有攜帶特別或精美包裝物品,提醒孩子們不要因虛榮與好奇心驅使,而受詐騙或販毒集團誘惑,不要為賺取小額傭金而代提(領)款或去盜刷信用卡而淪為詐欺幫助犯或車手、不要輕易嘗試來路不明飲料(食品),也要注意別人提供的飲料或咖啡包等外包裝是否有重複封裝、是否有產品成分與公司名稱等標示以避免染毒,遇有可疑可撥打165或110電話諮詢或瀏覽「打詐儀錶板」資訊,才不會落入詐騙或毒品陷阱而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