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辰卿/台北報導
2018 年,一堂偏鄉課後音樂課,開啟了台灣慈善會與弱勢孩子的緣分。隔年 8 月,慈善會將累積的服務經驗化零為整,推出「台灣幸福一家人」計畫,並逐年擴展成串聯北、中、南的多元扶助網絡。以教育扶助、才藝培養、營養補給與社區關懷為四大核心,今年特別聚焦三項轉型後的服務。其中,「文化探險」課程鼓勵孩子走出課本,透過資料蒐集、整理與比較,探究我國與他國在飲食、藝術、宗教及食農教育等方面的差異,並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台灣的文化特色,從「愛學校、愛環境」出發,培養對在地文化的理解與自信。
▲ 愛心早點夠,為有營養早餐需求的學生提供合適餐點。(圖/台灣慈善會提供)
新服務「上山點燈」選定標高3,000公尺以上活動「第一站登頂百岳合歡石門山」。推廣登山教育,行前教育及各項防護措施教育宣導。嘗試登山團體服務方式,陪伴迷失中的青少年走出黑暗,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自信心,鍛鍊登山者的意志力和毅力,認識自己,讓孩子心中扎根,鼓勵他們建立勇氣,印象深刻,給孩子一個機會,選擇響往人生方向。
「幸福早點夠」則為有營養早餐需求的學生提供合適餐點,學生自行紀錄用餐狀況,並採取創新自主及社區等共同管理的模式,確保服務穩定推行。校園裡,一份早餐不只帶來飽足,也為孩子的學習日揭開充滿能量的序幕。
▲ 才藝培養。(圖/台灣慈善會提供)
不只在校園,慈善會也深入身心障礙者教養院與兒童安置機構,從才藝課程、生活照顧到急難救助,延伸至生命不同階段的需求;節慶時,更透過端午、中秋等物資禮盒,讓弱勢家庭在重要日子裡感受溫暖。台灣慈善會長期每週服務超過 300 位對象,涵蓋國中小、特教學校學生、身心障礙者、長者,以及由社區里長或公益單位轉介的弱勢家庭。
▲ 學員感謝函。(圖/台灣慈善會提供)
「我們看見孩子的缺口在哪,就在哪裡補上。」創辦人宋禾元表示,「希望在他們成長的路上,不只填飽肚子、補足知識,還能種下自信和夢想。」新學期即將展開,台灣慈善會將持續擴展據點,深化與學校、社福單位、企業的夥伴合作,打造一張連結資源、通往幸福的社區共好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