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喬智/桃園報導
為深化產學合作、強化技術人才培育,教育部促進產學連結合作育才平臺於10月9日(四)下午假長庚科技大學舉辦「114年智慧機械及民生科技與循環經濟工作圈第二次跨工作圈交流會議」,集結產官學研各界菁英代表,針對重點領域的人才培育策略進行深度交流與經驗分享,展現跨域合作的豐碩成果。
本次會議由教育部重點產業智慧機械工作圈召集人李炳寅教授、民生科技與循環經濟工作圈召集人林尚明院長共同主持,與會貴賓包含雲林科技大學人才推升中心主任張世穎、亞東科技大學校長黃茂全、長庚科技大學校長范君瑜、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助理秘書黃筱婷、永銓機器工業總經理林建佑等,范校長作為場地主人,特別致詞歡迎各界夥伴蒞臨,並表示:「長庚科大雖然校地不大,但我們始終秉持實務導向的精神,積極投入健康照護與智慧科技領域的人才培育,期盼今日的交流能激盪更多合作火花。」
▲產學研各界菁英代表齊聚,集思廣益為產業人才培育需求盡一份心力。(圖/主辦單位提供)
會議中,針對少子化所造成的招生困境,多位與會者直言指出技職體系面臨生源短缺的挑戰,尤其在基礎技術領域如機械、塑膠等產業,人才斷層日益嚴重,畢竟若無法吸引更多國中生進入技職體系,科大的招生與產業的人力供應將持續惡化,因此呼籲各界攜手合作也成為會議重點之一,從宣傳語言、課程設計到職涯引導,都需更貼近青少年思維,才能真正打動學生與家長的心。
雲科大人才推升中心專案管理師呂彥琦在會中進行工作報告,分享今年度工作圈大幅提升執行量,包含AI主題課程、教師研習、產學專班與跨校合作等成果,並特別播放一部由修平科大與慶鴻機械協力拍攝的影片,展現產學合作的真實場景與學生職場歷程,獲得與會者一致肯定,更有委員建議未來可多多剪輯綜合型宣傳素材,用以吸引國高中學生認識技職教育的多元可能。
▲明志科大研發長陳勝吉在會議中分享多元的育才具體作法。(圖/主辦單位提供)
此外,明志科大研發長陳勝吉也帶來精彩分享,介紹該校在產學研究、海外實習、公費生制度等面向的具體作法。陳研發長指出,明志科大積極參與教育部「區域產業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計畫」,目前已投入能源電池產業人才培育,並與企業合作推動iPAS認證,讓學生在校期間即能取得職能證照,提升就業競爭力。他強調:「我們不只培育學生的技術,更重視他們的職場適應與職涯規劃,讓教育真正接軌產業。」
會議結束後,與會者一同前往長庚養生村進行參訪,透過詳盡的導覽認識園區的照護設施與智慧健康應用,每位成員在導覽過程中都非常認真聆聽,不僅對長庚科大在健康照護領域的投入留下深刻印象,114年智慧機械及民生科技與循環經濟工作圈第二次跨交流會議也就在熱烈的互動之中畫下了圓滿的句點。
▲跨工作圈會議成員前往長庚養生村參訪。(圖/主辦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