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立驌/高雄報導
一場因「告別」而被迫的家庭團聚,成為直擊人心的療傷現場。綠光劇團世界劇場系列鉅作《八月,在我家》,9月於台北首演後佳評如潮、場場爆滿,一票難求。這齣改編自普立茲得獎劇作的家庭寫實劇,即將於11月7日至9日南下衛武營演出,再度以笑與淚交織的深刻劇場體驗,帶觀眾走入最真實的「家」。
導演吳定謙此次將「家」搬上舞台,以罕見的「兩層樓剖面房子」為主場景,觀眾宛如成為偷窺者,目睹一家人在愛與真相的餐桌上對峙。劇情描述父親下落成謎後,三個女兒被迫返家,面對罹患口腔癌、性情暴躁的母親麗容,掀起塵封多年的家庭祕密,姊妹間壓抑的沉默逐一爆發,風暴一觸即發。

此次卡司陣容堅強,包括王琄、吳念真、姚坤君、顏嘉樂、鄧安寧、朱宏章、張丹瑋、梁正群、張晴、黃士勛、鄧雨忱、Miyaw Sika洪淳晨、王芝方等13位實力派演員同場飆戲。
不論藝文界前輩、影劇人士或劇評人,都盛讚本劇為「近年最震撼人心的作品」。作家廖玉蕙觀劇後形容:「演員群一流精彩,言辭交鋒節奏銳利,喧鬧中藏滿傷痛;在笑聲裡見荒謬,在哭聲中見真實,整場戲撕心裂肺。」
吳定謙表示,《八月,在我家》是一齣極具厚度的寫實戲劇,劇本扎根於人性深層的掙扎與原生家庭的糾葛,能喚醒觀眾對家的省思。「這齣戲讓觀眾在笑與哭之間,看見自己。」他說,舞台設計以台灣七〇年代建築為藍本,復刻洗石子牆、鐵窗花、吊扇等細節,圓桌則象徵台灣傳統家庭的階層秩序與情感張力。
吳定謙進一步指出:「家,是人類跨越時空地域的共通語言。」他特別將原劇的西式語境轉化為台灣語感,使觀眾更能融入劇情。「就像吳念真飾演的父親開場那句:『恁爸,活得有夠siān(厭倦)!』那是既真實又深刻的台灣式嘆息。」

劇中最具爆發力的角色莫過於王琄飾演的母親麗容。她是一位罹患口腔癌、吸毒成癮、性格暴烈的女人,也是一家情感崩解的核心。她的一句「沒什麼事情瞞得過我」成為壓垮全家的導火線。王琄剖析角色時說:「每個人都有困境,只是解法不同。麗容是一個有話不能說的人,她最大的痛苦是——她沒得恨。丈夫的失蹤讓她失去了怨恨的對象,那種失落比恨更深。」
她進一步談到劇中家庭的共通困境:「每個人都覺得別人可以接得住自己的情緒,於是恣意發洩;但若有人能靜下來、給出空間,關係或許就不會走到崩解。」她希望觀眾在劇場中,看見另一種「和解」的可能。
《八月,在我家》是綠光劇團繼2013年後睽違11年的重演。劇本翻譯吳政翰表示,他花了大量時間與導演討論「語言在地化」的細節。「語言反映時代,10年前的台詞放到現在會顯得不自然。我的目標是讓每句話都像台灣人會說的話,而不是翻譯腔。」他強調,劇場語言應自然流動,讓演員講得順、觀眾聽得懂。

從文字到舞台,《八月,在我家》以寫實筆觸描摹出家庭的愛與傷,從台詞到場景都貼近台灣社會記憶。這齣讓人「痛到笑、笑到哭」的作品,不僅是一場戲劇饗宴,更是一場對家的深層對話。11月衛武營演出場次再度開賣,勢必掀起另一波搶票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