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俊育 / 綜合報導
Uber Eats 今(9)日發布由全球調研公司 Mandala 進行調查的外送合作夥伴收入與自由彈性報告,首度分析 2024 年外送合作夥伴透過 Uber Eats 平台賺取收入相關數據,結果顯示扣除成本後,Uber Eats 外送合作夥伴送單期間平均每小時淨收入為新台幣 270 元。以下分享【Uber Eats 新聞稿_0509】Uber Eats 推動兼具合理與靈活彈性的收入機會 首度公開外送合作夥伴送單期間平均每小時淨收入達新隨著台灣零工經濟與非典型工作型態日益普及,外送服務已成為許多人提升收入、兼顧事業與生活的選擇。Uber Eats 今(9)日發布由全球調研公司 Mandala 進行調查*的外送合作夥伴收入與自由彈性報告,分析 2024 年外送合作夥伴透過Uber Eats 平台賺取收入的統計數據,從2024 年至少完成一趟外送行程的合作夥伴中隨機抽樣 15,000名統計而成。結果顯示,扣除預估成本後,Uber Eats 外送合作夥伴送單期間平均每小時淨收入為新台幣 270 元。
Uber Eats 台灣總經理李佳穎表示:「Uber Eats 平台上的外送合作夥伴,有的是辛勤照顧孩子的爸媽、有的是用功讀書的大學生,也有一邊創業、一邊外送的夢想實踐家,每個人都有自己想完成的生活目標和需要扛起的責任。 Uber Eats 的自由彈性工作模式,讓他們可以自由安排時間,兼顧賺取收入和生活平衡。我們一直以來用心傾聽外送合作夥伴的意見回饋,今天的公告,就是希望回應外送合作夥伴對收入透明化的期待,所以這次我們以『透明』為出發點,首度對外公開透過平台賺取的收入相關數據。同時,我們也推出專屬於外送合作夥伴的「外送行程費用報告」(目前僅由部分外送合作夥伴優先體驗),期待讓外送合作夥伴清楚看到自己的努力可以帶來多少價值,也更了解有哪些方式可以幫助自己提升收入。未來我們會繼續努力,讓 Uber Eats 成為大家心目中工作自由、收入合理的首選外送平台。」
協助外送合作夥伴解鎖收入潛力 Uber Eats 專屬「外送行程費用報告」上線
Uber Eats 的承攬工作本身即具有高度彈性,外送合作夥伴能自行決定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上線。因此外送合作夥伴收入高低,取決於他們選擇是否上線以及在什麼時段、什麼地點送單,與累計送單期間的長短。報告採用「送單期間」衡量每小時收入,計算方式從接受訂單開始,到成功完成外送為止。結果發現,除了平均每小時淨收入新台幣 270 元以外,收入前 25% 的外送合作夥伴平均每小時淨收入為新台幣 312 元,收入後 25% 平均每小時淨收入仍有新台幣 224 元。
除了首次公開外送合作夥伴透過平台賺取的收入統計數據,Uber Eats 亦向外送合作夥伴推出「外送行程費用報告」,回應外送合作夥伴一直以來對藉由平台賺取的收入透明度的期待。只要系統有足夠數據的外送合作夥伴,預計每個月都會收到一份專屬報告。報告內容包含「個人行程費用分析」,幫助夥伴可以清楚掌握自己的收入狀況;還有從外送數據整理出的「提升收入小撇步」,提供建議,分享更多增加收入的機會。此報告目前只限部分外送合作夥伴優先體驗,我們會根據收到的意見進行內容優化,未來將視整體狀況逐步擴大分享給更多夥伴。
▲零工經濟新選擇!Uber Eats 報告顯示外送夥伴平均時薪達270元。(圖/業者 提供)
超過 90% Uber Eats 外送合作夥伴重視平台提供的獨特彈性工作與收入機會
Uber Eats 自 2016 年在台灣展開營運以來所提供的賺錢機會能在零工經濟眾多選擇中脫穎而出,原因在於平台上工作的彈性、鼓勵靈活的時間運用。根據報告調查,94% Uber Eats 外送合作夥伴重視平台提供工作的高度彈性。
Uber Eats 平台提供彈性十足的承攬收入機會,讓每位外送合作夥伴都能自主決定是否工作與工作時間。根據報告,每三位外送合作夥伴中,就有兩位每週送單期間少於或等於 10 小時。儘管投入的時數不多,大多數(76%)外送合作夥伴仍選擇在兩天以上完成。這樣以數天為單位、彈性安排的工作模式,正是傳統工作無法實現的。從實際送單期間的分佈,也可看出外送合作夥伴對於彈性安排的高度肯定。
事實上,為了提升自身收入,每四位在 Uber Eats上的外送合作夥伴中就有一位(23%)同時在多個外送平台接單;此外,超過一半(60%)的外送合作夥伴有其他工作,並將 Uber Eats 當作補充收入來源,而另外接近四成的受訪者則運用不同外送平台作主要收入來源。這顯示大多數外送合作夥伴充分利用平台的彈性,在傳統工作之餘賺取額外收入。
Uber Eats 外送合作夥伴利用彈性時間投入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事
高度彈性的工作自由,讓外送合作夥伴能靈活空出時間,參與他們關心的其它活動。本次調查中將近一半(45%)的外送合作夥伴表示,因為平台的承攬工作具高度彈性,他們能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或朋友,也有 38% 選擇投入個人興趣與嗜好,30% 運用額外時間做另一份工作,26% 照顧家屬,10% 則利用時間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