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范家豪/新竹報導】 高等教育受到現今社會少子化及經濟產業快速變遷的影響,面臨了日益繁重的教學與行政壓力。福智文教基金會與福智佛教學院為鼓勵大專教職員重拾教學初心與內在穩定,於 6月底於幽靜清新的麻布山林舉辦首屆「大專教師生命成長營」,期盼透過營隊觀功念恩理念與實踐的心靈提升課程,循序漸進地貼近大專教職員的需求,啟發更深刻的身心轉化與自我覺察,找回生命中幸福的意義,進而將愛與關懷之心傳遞至各大專校院,為當代教育貢獻一帖心靈幸福的良方。
大專教職員長期處於高壓環境,承擔教學、研究與行政等多重責任,卻少有機會停下腳步照顧自己的身心狀態。報名參與的教師們紛紛希望透過課程的引導,讓自己過得更自在與快樂,不僅自己充實心靈與智慧,更期待可以幫助服務更多的人;有些教師更期許透過靜心體驗,在面對生命的省思能更謙虛,在教學中能與學生一同學習成長。
在紛歧的價值中 靜心覺知 回歸心靈的安定
福智文教基金會長年舉辦以心靈教育為本的教師生命成長營,肯定真正能在生命中延續的是「心靈」。在滾動的世界,不變的價值專題中,學習改變觀念,改變命運以及抉擇正確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將苦樂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內心。
哈佛的研究指出,當下專注才能帶來幸福。當我們的心無法專注時,往往傾向負面思維,就會容易陷入焦慮。營隊中特別設計「靜心體驗」特色課程,引導大專教職員從繁忙的日常中暫時抽離,反思何謂真正的幸福快樂?體驗過程中,透過引導覺察:感受,只是感受,感受不是你。讓許多參與者心生共鳴,開啟了「我在哪裡? 我是誰? 誰在感受?」的靜心體驗與自我覺察。如此,心回歸本質的安定,才能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不迷失自己。
觀功念恩 轉心轉念 建構自他幸福的教育大業
福智佛教學院校長如得法師於「幸福的泉源—觀功念恩」的課程中,引用福智團體真如老師的心靈法語:「不管外境出現什麼,如能專注於內心對外境的認知,認真觀察真正的問題以及解決之道,我們便離幸福不再遙遠」勉勵大家。法師說明,透過學習觀功念恩,轉換對苦樂的認知,並以深廣的角度及正向思考,實踐自他共善共好。例如,透過傾聽,以美的眼睛發現學生的亮點,進而建構學子的自信與希望,引導生命的高遠志向,實踐教學相長的幸福教育生涯。
營隊最後,如得法師期望老師們於生活中放慢腳步傾聽內在聲音,減緩憂鬱與焦慮,提升歡喜前行的動力。讓自己學會幸福、擁有幸福、傳遞幸福,帶動莘莘學子學習成長,為社會乃至世界創造永續幸福的人才。許多參與的老師紛紛回饋:「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讓人困擾的人事物,只要換個角度、換位思考,就會發現世界更美好」、「課程讓我省思教育的初心,面對教學壓力時,該如何穩定自心,並以觀功念恩善待他人」。
福智團體耕耘教育逾30年,累積豐富辦學經驗。為延續日常老和尚與真如老師的教導,2024年經教育部予準成立「福智佛教學院」,落實福智教育園區從幼兒到高等教育的完整養成體系。學院以心靈教育為核心,融合社會所需專業科系、議題導向教學及心靈生態村的參與等。期望培養具備提升幸福的能力,包含覺察、專注、情緒管理、慈悲與系統思考等素養,兼具專業、人文及對環境關懷的人才。在真如老師的指導下,福智佛教學院致力於透過教育,讓每個人成為這個世界幸福與希望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