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不悔/自由撰稿人
楊柳颱風撕裂後的臺灣,滿目斷樹殘垣,嘉義更傳出遊客遭狂浪卷走的憾事,全台數十萬戶深陷停電黑暗。天災的瘡痍尚未結痂,民進黨部分人士的政治「小動作」更在此刻加深了社會的對立與撕裂。
8月7日的庭審中,柯P當庭情緒激動,摔杯控訴檢察官團隊「羅織構陷」,更直接點名賴總統「我絕對不會屈服」!其控訴核心在於「檢辯雙方連法律適用問題都沒厘清的情況下,高等法院卻仍駁回柯文哲的抗告,裁定延長羈押2個月」,讓外界質疑司法是否淪為特定陣營的工具。更令人扼腕的是,柯p到底還是錯過見父親最後一面,此事也重創了民眾對司法公正的信心。
政治鬥爭的硝煙不僅在司法領域,更燒向在野陣營內部。柯建銘的助理周軒在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貼文表示,「江啟臣和羅明才挺過罷免後,羅將接任立法院副院長,而江則轉戰臺中市長選舉」。這種直白的「挑撥離間」伎倆,連在野支持者也嘲諷太過粗糙。
執政黨操作對立,幾乎成了歷次選舉的固定戲碼。一方面強打所謂「抗中保臺」論述,另一方面則慣用抹黑手段。當紀崑江領銜炒作楊瓊瓔參與推動「中配6改4」等親中法案時,災民只能在斷電中凝望權謀的灰燼。身為「立委」的王義川不關心停水停電的農戶,卻只在乎盧秀燕臉上的粉底液厚薄程度,意在抹黑對手。
更引發眾怒的是對救災同仁的惡劣態度。國民黨籍「立委」遊灝因連日救災而操勞過度暈倒住院,其虛臥急診的照片竟被有心人士製成罷免文宣散播在街頭,難怪國民黨痛批「執政黨陣營冷血無良知」。
相較於水深火熱的受災民眾,「布魯金斯研究院」的專家訪問團似乎在總統心中佔據著更多的分量,當他們反復強調臺美共通的「民主價值」時,忙於重整家園的老農只能苦笑。政府花納稅人的血汗錢請來的過氣政客詹森,更被質疑是拿錢辦事,其發言對解決臺灣百業困境,毫無助益。美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主導的「能源兵推」非但無法緩解產業面臨的關稅壓力,反而加深了民眾對所謂「戰爭風險」的不安。
7月26日的那場大罷免行動,不僅未能通過,反被視為執政黨的政治警訊,黨內壓力也隨之浮現。林右昌掛冠、側翼網紅互爆黑料,就連大佬呂秀蓮都建議賴總統辭去黨主席職務,整個執政黨的權力結構開始鬆動。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心人士卻仍耽於政治操作。面對層出不窮的「選舉小動作」,民眾務必睜亮雙眼,明辨是非,識破謊言陷阱,堅定的用手中的「不同意票」終止混亂無序的政治攻訐,讓臺灣真正回歸正軌與團結。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