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喬智/新北報導
2025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將於5月20日登場,今年以「AI Next」為主軸,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將發表首場主題演講;為掌握台灣產業界對AI人才的布局與前景,輔仁大學人工智慧發展中心與1111人力銀行共同合作發布「AI人才需求調查」,根據結果,近八成企業已導入AI技術,其中近四成認為對營運效率有顯著助益。然而,許多企業仍處於測試階段,效益尚未完全顯現,主因不在技術瓶頸,尤其是在「找對人」與「培養人」面臨艱難挑戰。
調查顯示,企業最急需的AI人才類型為AI基礎架構與運維(37.24%)、資安與倫理治理(33.15%)及AI商業與戰略規劃(30.89%)。迫切需求的三種人才類型為AI基礎架構與運維人才37.24%、AI資安倫理與治理人才33.15%以及AI商業與戰略人才30.89%。顯示企業積極追求產能,也相當重視系統穩定性風險控管,資安與治理已成為經營顯學,企盼透過AI進一步提升商業價值。
然而在招募階段,企業普遍遭遇三大難題,一是缺乏明確的AI職能標準(13.32%),導致無法擬定有效的招聘策略;二是難以找到具備實作經驗的人才(13.28%);三是企業內部缺乏AI專業培訓資源(13.24%),中小企業更是難以自建訓練體系。同時,AI課程與業界脫節、教育過於理論、欠缺人文與倫理思辨,也使人才無法立即上線。
台灣微軟總經理陳守正則從企業實務的角度表示,「企業需要的不僅是會寫程式的 AI人才,更是能夠整合領域知識、優化業務流程並推動數位轉型的專業人才。『跨領域』與『整合能力』將是 AI人才的核心競爭力。」
面對這些挑戰,輔仁大學人工智慧發展中心主任謝邦昌教授認為,唯有透過標準化培訓、實務導向課程與倫理人文結合,才能真正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AI專業者,所以輔大將持續深化人才培育體系,正所謂「得人才者得天下」;同時與產業夥伴攜手合作,探索與協助AI 技術在企業中的實際應用。
數位發展部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創院院長何全德提醒,AI技術的普及必須以安全與法治為基礎,前科技部政務次長錢宗良教授也建議,除了技術技能,AI人才還應具備倫理判斷與跨領域協作能力,才能在數位時代中發揮更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