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文煥
在盛夏的台南,空氣中瀰漫著熱氣與芒果的甜香。筆者應邀為一場按摩職訓班的學員們,進行為期兩天的講座,原定主題是「市場分析與求職技巧」。然而,當我踏進教室,面對十二位學員,發現這堂課的意義,遠超過原有的計畫。我意識到,其中九成的伙伴都是中途失明者,他們的眼神中,除了對未來職涯的渴望,更隱藏著對突如其來的人生變故,所產生的迷惘與徬徨。於是我在課程中不時帶入正向的人生觀,也借由重新詮釋的「命理十項」,期許中途失明的伙伴們能獲得啟發。
一、 命:認命,而非認輸
「認命」聽起來消極,但在這裡,它是一種無比勇敢的姿態。它不是對命運的妥協,而是對現狀的深刻接納。對於中途失明者而言,認命意味著坦然承認視力的變化,接受視覺已無法主導生活的事實,並將心力轉向開發其他感官。這一步,是重建人生的基石。我們應當積極參與視障重建訓練,學習如何運用白手杖、點字或語音科技,並建立一份「我能做的事」清單,從點滴小事中逐步恢復生活自主。這份清單,不是能力的限制,而是新自我的誕生。
二、 運:轉運,從行動開始
人生可比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沒有人能永遠處於順境。中途失明,無疑是一次巨大的低潮,但它也蘊藏著轉變的契機。所謂「轉運」,絕非等待好運降臨,而是主動創造更多可能性。這群按摩職訓班的學員們,正在學習一技之長,這就是轉運的具體行動。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參加其他職業訓練或興趣班,例如學習音樂、成為YouTuber或播客,在不同領域中累積新技能。每一次的學習,都是為自己開闢一條新路,讓生命舞台不再只有一個選項。
三、 風水:改善環境,打造安心堡壘
環境的舒適與便利,能為我們的心靈帶來強大的安定感。既然視力障礙已成定局,我們何不從容地接納,並動手改良日常的環境?這包括重新規劃家中動線,減少不必要的障礙物;善用盲用標籤、語音電器與智慧輔具,讓生活更便利。當我們踏出家門,也能優先選擇無障礙空間與友善商家。透過這些行動,我們將環境從挑戰變為支持,讓身處的空間從物理層面到心理層面,都成為一個溫暖而安心的堡壘。
四、 積陰德:行善助人,點亮彼此
幫助別人,是一種雙向的溫暖,不僅照亮他人的路,也溫暖自己的心。我相信,每一位走過中途失明困境的伙伴,最終都將憑藉自己的努力,自信且自由地在社會上立足。當你走出黑暗,別忘了回頭拉一把仍在摸索的視障者。你可以將自己的學習經驗分享給新失明的朋友,或投身於視障支持團體、線上社群或公益活動。這份助人的善意,能讓個人的故事成為集體的力量,形成一股強大的正向循環。
五、 讀書:持續學習,知識就是力量
失去視力,並不等於失去學習的能力。古人云「活到老,學到老」,對我們而言更是如此。知識的光芒,能穿透一切黑暗,為我們的內在世界帶來豐富與開闊。我們應充分利用螢幕閱讀器、點字書、語音電子書等工具,讓知識的海洋觸手可及。同時,積極學習電腦技能、外語、法律知識等,甚至挑戰考取專業證照。每一次的學習,都是在為自己積累無形的資產,讓自己具備在社會上競爭的能力。
六、 名:自我品牌,定義自我
「名」承載著一個人的形象與故事。在這個時代,個人品牌的塑造至關重要。我們必須主動掌握話語權,讓他人記住你的能力與價值,而非僅僅是你的視覺障礙。我們應該打造專屬的個人故事與專業形象,在履歷、社群與人際互動中,勇敢且自信地介紹自己。當我們能清晰地定義自己,並展現出獨特的專業能力,便能讓他人看見一個完整而有深度的人,而不是一個被標籤化的個案。
七、 相:展現魅力,由內而外
一個人的魅力,從來不只來自外貌,更源於其精神面貌與生活態度。即使看不見,我們仍能透過其他感官,精心打理自己,展現出積極向上的氣場。這包括保持整潔與良好儀態,透過觸覺與嗅覺注意穿搭的材質與氣味。最重要的是,練習自信的談吐與真誠的微笑,讓他人從你的言行舉止中,感受到你的從容與積極。這份由內而外散發出的魅力,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無形資產,也是展現自尊與自信的具體行動。
八、 敬神:心靈寄託,尋求安定
這裡的「神」,不必拘泥於特定的宗教信仰,它可以是一種生活哲學、一句座右銘、一段冥想時光,或是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尋找一個心靈的寄託,能幫助我們在挑戰中找到內在的平靜與力量。我們應每天為自己留出一段安靜的時間,進行反思與冥想,讓心靈獲得沉澱。也可以透過信仰、聆聽音樂、寫日記或與信任的朋友傾訴,為自己的情緒找到一個健康的出口。這份心靈的滋養,能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擁有更強大的內在韌性。
九、 交貴人:善用人脈,廣結善緣
俗話說「人脈就是錢脈」,但人脈更像是人生道路上的橋樑。在此,我們鼓勵所有伙伴,不要讓自己困在內心的牢籠中,應積極走出去,廣結善緣。我們可以多參與視障者協會、職業培訓活動、社區講座等場合,擴大社交圈。更要主動認識那些能夠提供資訊、工作機會或情感支持的人,並用真誠與行動維繫這些寶貴的關係。這些貴人不僅能在關鍵時刻提供幫助,更能成為我們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十、 養生:身心保養,贏得未來
健康是所有目標的基石,唯有健康的身體與心靈,才能讓我們笑到最後。過去或許因為命運的捉弄而失去了視覺,但未來的健康之路,仍緊緊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們應維持規律的作息,並進行適合視障者的運動,如伸展、瑜伽、游泳或健走。同時,學會用聲音、觸覺和嗅覺去享受生活中的美好,讓每一刻都充滿生命力。在感到困惑或低落時,也要勇敢尋求心理諮商或支持團體的協助,照顧好自己的心理健康。這份對身心的呵護與投資,是我們繼續前行、迎接光明未來的最重要資本。
失明,也許奪走了我們的視覺,但它永遠無法奪走我們選擇如何生活的權利。當我們將這十項行動付諸實踐,我們便是在黑暗中點燃了一盞燈——這盞燈不僅照亮了自己前行的路,也溫暖了他人。
命雖有定數,但命運永遠屬於那些願意緊握方向盤、主動開創未來的人。在生命的旅程中,我們依然可以翻轉自己,抓住屬於自己的光明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