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時報/專欄報導】 近期美國針對部分我國出口品項課徵高達20%的等效關稅措施,對我國相關出口產業形成實質衝擊。面對此一國際貿易挑戰,本會高度肯定政府部門即時反應,透過行政協調、國際對話、產業座談等多元方式,積極爭取我國企業之合理待遇,體現政府與產業攜手抗壓的立場與決心。
本會同時也理解,美方課徵此類報復性或對等關稅,多與整體貿易談判、戰略考量相關,我國政府在非加入主要自由貿易體系(如CPTPP、IPEF)前提下,仍能與美方維持對話管道並爭取緩衝,並從原來對等關稅32%降為20%,已殊為不易。
惟目前我國關稅與鄰近競爭對手日本、韓國為高,另外又有匯率升值問題,故在雙重壓力下,為進一步協助受影響產業渡過困境,並強化整體產業競爭力,本會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 一、加速貿易談判與國際對接
呼籲政府持續再透過談判爭取降低關稅,並積極推進與其他主要經濟體(如歐盟、英國、日本)之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以建構更穩定且互惠的貿易環境。
- 二、啟動受影響產業專案協助機制
對於因美方關稅提高而受到實質出口阻礙的產業(如工具機、鋼鐵、特定電子零組件等),應:
– 評估設立「產業應變基金」或提供短期營運資金貸款;
– 協助轉單市場布局(如東協、中東、印度等新興市場);
– 提供出口保險與利息補貼等配套措施。
- 三、檢討原物料稅負、降低整體生產成本
配合外銷壓力,建議同步檢討:
– 進口關鍵原物料或零組件之關稅(降低或免徵);
– 提供高耗能產業之電力、用地等資源穩定機制;
– 對高附加價值轉型者給予技術投資抵減等誘因。
- 四、建立產業與政府「快速回應平台」
建議比照疫情期間作法,建立政府與各大產業公協會定期對話平台,及時回應出口困難、匯率波動、原料中斷等問題,以利快速因應新關稅衝擊。
在此艱難時刻,本會呼籲產官攜手,凝聚共識、靈活應變,積極尋求對外突破之道,同時也期盼政府加大對國內產業的結構性支持與轉型投資,化危機為轉機,邁向永續競爭力。
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 理事長 許正雲 文